足迹
夫郎家的咸鱼翻身了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67章(第5页)

  对谢星珩而言,这三道策问,实际上一道题。

  商贸流通了,钱粮攒起来了,才能大兴水利。

  水利怎么做,就交给专业人士。他只能提一点理论性建议,没有实地勘察过,怎样开工,他不懂。

  正经写上卷子,又不能这样激进。

  提纲写完,谢星珩抱着手炉沉思许久,在文辞上做了修改,让他的话看起来偏理想主义一点,有年轻书生的意气,显得他很“呆”,不切实际,又真的有想法。

  想法能不能实现另说,这点才干足矣。

  经史类的题目,是谢星珩本次科举最大的难关。

  大启朝是个架空朝代,可这里的很多东西,包括文化发展,都能在他熟悉的历史里,找到些许影子。

  尤其是文化。就拿科举来说,所读书籍,跟后世没区别。

  这方面他能依据所学,大胆作文。

  到了史料这块,他便束手束脚。

  他还没来得及翻几本史书,当朝政局了解也非常浅薄,有限的精力全扑到了书本上。

  写写删删,整出两篇中不溜秋,毫无亮点的答卷,再把时务三策摆一块儿,简直是屎上雕花。

  谢星珩长叹一声,仔细检查,照着格式,认真誊抄完毕,他的考卷就定下了。

  交卷出场,已近黄昏。

  乡试三考,今天出来最晚。

  考场内,有考生点上了蜡烛,继续熬着时辰。

  谢星珩临近大门前,揉揉脸,把丧丧的情绪赶走。

  无所谓。

  他来了一回,也算长了见识。

  区区科举,也不算很难嘛。

  多给他点时间,他背背书,翻翻史册,那还不是手到擒来?

  就冲他这张脸,真到了殿试上,探花也考得。

  今年……人事已尽,他无愧于心。

  中秋佳节,贡院外等候的人少了大半,余下都是考生家属跟气氛组。

  谢星珩混了脸熟,今天出来被好一顿夸。

  他四处拱手,张口祝词一溜溜的,听得大家伙都乐呵呵的。

  贡院正对着的街前,江致微跟七八个书生在这里等他一起过中秋。

  “有人攒了局,开了中秋诗会,大家以文会友,都等着你过去,我们走吧?”

  谢星珩来到京都以后,行踪神秘又低调,连江致微都不知道他住在哪里,别人更是找不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