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夫郎家的咸鱼翻身了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110章(第3页)

  两个都算信得过的人,因江致高是男人,兄弟也多,他优先考虑江玉昭。

  江玉昭之外,他再指派两个小管事跟着她,听她安排。

  小管事是农庄抽调。农庄经营到现在,已是铁板一块,落户在那里的人,人心凝聚。相对来说,比县城里找人培养可靠。

  来喜领了差事,叫个人去农庄递信。

  江玉昭当天,赶在关城门之前,就带着人从农庄里过来。

  她是农庄发展时,最早入驻的江家族亲之一,也是目前唯二留下的人。

  年底时,他们顶不住族里压力,邀江知与一家回去祭祖,被训了一顿。

  数月下来,江玉昭第一次收到酱油坊之外的活。

  她很小的时候就女扮男装,走街串巷当过货郎。胆子有,也外向。

  年轻,脑子活,有想法,也果断敢做。

  路上她就思索起来,到了江府,她就有了完整计划。

  李家卖家仆,可以大肆宣扬。

  富贵人家,卖家仆,就是日子过不下去。

  牙行买了人,是要再转卖的。

  这种宣传之下,说不准还会把李家卖掉的人拉出来,给大家伙看看。

  都说李家要倒,李家在丰州还顶着“巨富”的名头,外人哪知道李家内部空成了什么样?

  这就把消息落实,要多找人,四处说,让李家百口莫辩。

  “但这个计划的执行前提是,李家不会再买人。”江玉昭说。

  江知与听了点头。

  这件事,是给他们姐弟俩试水的合作小事。

  能给李家名誉造成打击,又能让李家拿出所剩不多的银两,撑起体面,再花一笔钱,去买新的家仆。

  江知与引导她:“然后呢?如果李家新买家仆呢?”

  江玉昭抿唇,她不确定是不是好主意。

  她是想,到时,江家再出钱,把那些人买下,有个对比。

  李家卖,江家买。

  好坏另说,江家比李家富有,就是事实。

  农庄到处都在扩建,尤其是养殖场。

  养殖规模大了以后,卫生很难做。买来的人也有去处。

  江知与再问:“还有吗?”

  江玉昭背后流汗。

  她看着眼前眉眼柔和的少年郎,已然记不清他们去年相见时,江知与绷着脸,强作镇定,应付族亲的模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