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夫郎家的咸鱼翻身了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114章(第5页)

  一百文钱听起来很多,买一坛油,再凑两斤盐,也够数了。

  到六月,之前赶着活动买油的人家,也该补货了。

  这时代没有广告,搞个活动,全靠嗓子吼。

  几个伙计拿着铜锣,各街坊通知。

  百姓们来得急,生怕江家的冰块存量不够,去晚了就没了。

  逛小集同期有新品上市,是冰棍。

  冰棍简单,只有两种口味,糖水冰棍和绿豆冰棒。

  糖贵,绿豆价位适中,平常百姓吃得起,是夏日消暑佳品。

  一支糖水冰棍卖五文钱,有糖、再用了冰,他们能接受。

  绿豆冰要便宜些,分了两种。一是还未冻成硬坨坨的沙质绿豆,一碗五文钱。冰棒则是三文。

  都尝鲜了,买糖水冰棍的人多。

  有的人家手头紧巴,想家人都吃到,就买的绿豆沙冰。

  他们说绿豆沙冰里也放了糖:“很甜!”

  就有人去买绿豆冰棒试一试,发现绿豆冰棒也有加糖,没有糖水冰棒甜,滋味淡淡的,一整根吃完,喉间不腻。

  没多时,绿豆冰棒就因物美价廉的特质,赶超了糖水冰棒。

  再被绿豆沙冰的性价比赶超,屈居第二。

  这三样夏季冰食,让百姓们尝到了冰的好处,凑单时更加利落。

  送的冰块会在次日送货上门,用大棉被盖着,到家时还硬如砖头,拿到冰的人家,简直爱不释手,夸了又夸。

  百姓的日常很简单,过日子么,吃穿住行,闲着了,所聊之事,无非就这几样。

  李家的事,比不上他们的好日子。小摊贩们聚在路边乘凉,都守着带冰块儿的“大哥”猛猛夸。那阵仗,带着冰块儿出街,都成了小贩大哥大了。

  返回丰州的举人们,身心俱疲。

  进城后,驴车都下不来,坐上面被拖着走,所过之处,见到的都是一张张洋溢着幸福满足的笑脸。

  家乡的一切都是那么宁静祥和,外界的纷纷扰扰,没来到这里。

  从京都回来,亲身经历了一场兵变的人,在这种环境下,都有浓浓的不真实感,非常割裂,分不清哪里是真,哪里是假。

  直到有人认出他们之一的是某某举人,再喊着举老爷回家了,他们的心才重重落地。

  回家了。

  他们回家了。

  百姓们识趣,他们不懂大事,知道皇权更替了,但没想太多。

  谁当皇帝,他们都管不着。

  他们就知道,丰州没来人报喜,这些举人们都没考中,就没人说成绩、说名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