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夫郎家的咸鱼翻身了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125章(第3页)

  这不是红包,是名为红包的创业扶持金。

  今年一年,都极为安详,忙碌有余,风波少。

  家里添丁,两孩子都有事业。江承海跟宋明晖能放心养老,含饴弄孙,日子别提多美。

  所谓居安思危,他们没忘记家里囤积的粮食,闲聊来年计划时,琢磨着开年再往南北两面派人跑一趟。

  南面还没消息回来,北边不指望核心的大消息,就看看气氛紧不紧。

  又是一年春,今年开恩科,又到了科举的季节。

  谢星珩今年不去,年节里走动,他拒绝的理由都想好了——这一年忙着生意,没有看书,改年再说。

  家里这摊子生意,往年都是宋明晖守着,他知道货物进出的问题,问谢星珩来年的打算。

  “一直这样全城进货,隐患很大。”

  稳定且长期的收,货物会堆积,压货就等同赔钱。

  供货商家太多,很多都是个体户,零零散散的货品拿进来,质量参差不齐。

  谢星珩就跟他们说了他的大目标。

  沿街两排的商户,是丰州事业线的基础目标,也是江家立足的根基。

  往后会再往府城扩散,要让江家的逛小集,占领整个昌和府的市场。

  今年只是铺摊子,摊饼子。

  饼子摊开,大小都看得见,香不香也都闻得到。

  饵料下了,就等大鱼上钩。

  现有的合作商里,白家黄家这种有自家手艺、二代也培养起来的人家,是谢星珩最喜欢的。

  开年以后,他会开个合作商招募会议。

  去年邀约,想来都能来。

  今年开放申请,想来,江家还不一定收。

  这个门槛儿设立,会让他们竭尽全力展现自身价值,从中脱颖而出。

  另外散户商品,可以再设立管事。

  类比义乌小商品,商家不可能请那么多人干活,派活出去,再设立商品标准,中间多一个关卡。

  很多商户,例如王家,都是没有自家手艺的。有钱,会做生意,家里人也多,那就利用这点,让他们转型到收购。

  这一条条的说下来,听得家里人都连连点头。

  江承海说:“聪明人,做什么都好。”

  读书好,做生意也好。

  问完谢星珩,再到江知与。

  糖果屋已经装修完成,静等初五开业。

  寻宝活动里,江知与用心,谢星珩还请托儿,整体营造的期待感很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