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夫郎家的咸鱼翻身了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128章(第3页)

  相较生意,江知与更在意好友的感情与婚姻。

  地位悬殊太大了,他们还聚少离多。

  徐诚耸耸肩:“我这么说,你就这么信吧。我们也没辙。船到桥头自然直,以后的事以后再说。”

  江知与定定心。

  还是把糖厂的事办好先,帮诚哥儿争取一下。

  糖厂来的商人,是在府城闻名的“和升号”。

  取了商号,真正的豪富之家。

  东家姓秦,来人是现任当家的,也姓秦,行六,见面叫一声秦六爷。

  双方约定在一品居吃饭,这是丰州最大的酒楼,上菜都是本地特色菜。

  两个小哥儿出来谈生意,大门就敞着,避嫌。

  秦六爷年纪四十出头,留了须,只在唇边一圈。面相很和善,圆脸圆眼,见面三分笑。

  丰州是昌和府治下的县城,县内商户,都听说过和升号的名头。跟他们家做生意,糖厂是头一例。

  秦六爷讲究,上茶不上酒,客套话说两轮,先把自家商号的经营情况说了下。

  主营产业是糖、酒、茶,最先是以酒发家,再种茶苗。

  糖厂,他们家也有,但产量有限,目前是蔗糖为主,不卖蜜饯。

  “我去你们铺子里看过糖品种类了,也都试吃过,单论蔗糖来说,比我们家的口味要纯一些,不涩口。你们能量产蔗糖吗?”

  这单生意,以徐诚为主导,江知与作陪,不抢他风头。

  徐诚说:“暂时不能,要来年收成后再说。目前糖品杂,也是因为原料采购问题。原料太少,只能产出那么多。”

  冬季开的厂子,还能做出蔗糖,就很了不起了。

  秦六爷提供了另一种合作模式:“我们家的蔗糖有固定的卖货渠道,不愁卖。我们就定蔗糖,原料是个问题,你们看这样行不行,我出原料,你们厂子代加工,所产蔗糖都归我家。我给代工费。”

  算账是江知与擅长的,他恰好听谢星珩说过“代工厂”的例子。

  工厂可以做自己的产品,也能利用场地、设备、人工、技术的优势,去接外面的单子。

  如果客户有需要,从糖果屋卖出去的糖,甚至能贴牌。

  管他叫白家糖还是黑家糖,客人要什么,就是什么。

  但小谢说的代工厂模式,是客户下单、提货,有的人会附带配方。也有自带原料的,比较少。

  这一环的账目,他们要细算。

  江知与轻轻点头,徐诚就知道有利可图,暂时应下,还要详谈。

  饭后,三人往糖厂去。

  糖厂员工休年假,现在只留了看门人。

  看不见人员制糖,但看得见规模、设备。

  常见的设备,工坊里都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