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夫郎家的咸鱼翻身了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142章(第2页)

  这几天,门房都有两个人。

  一个开门迎客,一个看见是老爷要等的人,忙跑去主院叫老爷跟主君出来。

  后门里,还有几个小厮出去,分头去找谢星珩跟江知与。

  家里来太监和锦衣卫了!

  他们立刻放下工作,急忙忙往家里赶。

  确是好消息,为封赏来。

  来的人还是老熟人,是上一次来宣旨的金公公。

  江承海借着上次同桌喝过酒的交情,过来攀谈,顺手塞了一包银子。

  金公公笑呵呵接下,不着痕迹塞入袖袋,跟江承海连道“恭喜”。

  “照着上回的规矩来,接旨领赏吧!”

  江承海忙叫人准备香案,紧赶慢赶的,让谢星珩跟江知与赶上了。

  一家人,以江承海为首,往后跪了一串,接旨领赏。

  金公公展开圣旨,宣读:“奉天承运皇帝,诏曰:立新二年,昌和府丰州县商户江承海一家,以肥料治田,广济百姓,今赐‘善耕之家’匾,赏白银二百两,牛羊一百匹,粮米一百石。钦此!”

  这回封赏,只有牌匾和赏赐,没有给到个人的封赏。

  接完圣旨,江承海一并把牌匾和白银领了,牛羊与粮米,会就近调度,再送来江家。

  宋明晖安排人,张罗了四桌酒席。

  一桌给金公公,一桌给锦衣卫,一桌给护卫,余下一桌给其他小太监。

  金公公是是外客,又是宫里人,家里谨慎,没让江知与过来作陪,江承海带着谢星珩陪酒。

  吃到一半,孙知县姗姗来迟,同桌共饮。

  金公公带着皇上的任务来的,又到了春耕时节,他赶着日子回京,也好确认追肥情况,先在皇庄施行,然后广而推之。

  问起肥料之事,是谢星珩跟孙知县说得多。

  谢星珩说做法,主要是肥料的来源。他编了一个。

  地里有蚯蚓,庄稼就长得好。

  那为什么会长得好呢?为了研究真相,他们捉了蚯蚓养,然后发现了蚯蚓肥。

  蚯蚓肥是蚯蚓拉出来的,很不适合在饭间细说。金公公要听,他们几人就只是简单夹菜饮酒,以谈天为主。

  这番发现,先在农庄里下肥料做试验。

  看庄稼没有受到影响,他们又二次、三次追肥,到了收成的季节,才发现其中差距。

  追肥的田地,都增产了!

  后面是孙知县跟着接话,往后继续道:“我去年秋季,下乡巡视过,各处百姓都丰收了,粮食增产很多,少的有一两成,多的达到了三成。今年有了信心,追肥的次数会相应增多,也留了增产后的良种,田里应还能增产。”

  一成的增产,可以忽略不计。亩产偶有变动,是正常的。

  两成的增产,能让人“嚯”一声刮目相看。这说明田地侍弄得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