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5章(第3页)
谢星珩让枫江县的咸鸭蛋,闻名于京都。
直到现在,说起咸鸭蛋,大家还是认准枫江县的“牌子”。
他说能打开津口县的果干、蜂蜜销路,那就真的能行。
族长们窃窃私语,算着修这三条路所需的银钱。
肯定要大价钱。他们现在把原本要烂掉的果子,制作成果干,累就累点,反正能挣钱。余下的利润,给江家拿去,用来修路,似乎也可以。
唯一的问题是,他们不知道江家多久才开始修路。
修路好像那个看得见、吃不着的大饼子。
谢星珩说:“至多年底,就有人来勘测,开春动工。”先通云岭关。
这样子说,族长们就定了心。
果子熬不到冬季,他们先把夏季的生意做了。
谢星珩也说了,他们要是有本事谈生意,卖给别人也可以。
他们完全可以“报复”性出货。给果商们高高的价位,爱买不买。反正除了津口县,他们再买不到果干了!
时间不等人,花果会散场,各族就开始蒸晒果干。
原来天天堵着各处宅院,求着果商老爷再抬抬价的果农们,都不见了!
果商们莫名其妙,但多年的经验使然,他们不着急,全当果农们有了全新策略。
结果一天过去了,两天过去了,三天过去了!还是没有果农来。
他们终于顶不住,忍着酷暑,从晾着冰盆的小宅院里出来,先去黎家、陈家看。
这两家出了大女官,为人规矩些。又给果树追肥,果子的品相和口感最好。
结果来了以后,他们看这里到处都有小孩子在望风,见着他们来,还毫不客气的大喊大叫道:“奸商来啦!要收果子啦!”
此时的他们,还不知道这个“收果子”是指百姓们把晾晒的果子藏起来,不给他们看。
他们昂首挺胸,无视“奸商”的称呼,心里已经开始盘算,这么兴奋的接待他们,要压价几何。
果子可等不起啊。
挂在树上都会烂。
再落几场雨,土地更加泥泞,他们摘果子都不好摘,运送也不方便。价钱还得掉。
再掉,果商们也没底。
过不下去日子,谁还卖果子?
可他们的想法注定落空。
各家各户都有精壮汉子出来,他们光着膀子,又凶神恶煞的。
问他们:“你们来收果子?”
果商们怕挨揍,讲话比较客气。
“对,收果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