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夫郎家的咸鱼翻身了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165章(第4页)

  “对,收果子。”

  汉子们忙着,又要摘果,又要运输,还要砍柴,回家一趟,歇会儿的功夫,还得轮班守着巷子口,防止外地人进来看见他们怎么做果干。

  他们不多说:“果子涨价了,原来六文钱一斤,现在三十文一斤!”

  谢星珩没坑他们,提早算过,以制作成本来说,每一斤果干的成本要二十三文钱左右。只高不低。

  他以二十四文一斤的价格收购,是占了便宜,也吃不下全县的货。就告诉他们什么价位能挣钱。

  津口县的百姓还是朴实,三十文一斤,对果干来说,已是低价。

  可果商们还不知道他们在做果干,一个个都说他们疯了。当天的第一笔生意,就这么谈崩了。

  这让他们很是懵逼,心里也慌了。

  咋不行呢?

  他们对谢星珩陌生,心里怯怯的。只好去找江致微。

  江致微听说后,不由失笑:“他们知道这三十文钱,是买果干的吗?”

  这样一说,他们才拍着脑门,连声说忘了。

  从江致微这里离开,一行人又结伴回家,拿上新晒制的果干,去找果商谈价。

  现在情况两极反转。

  他们能制作果干了,果子不急着卖了。

  不论是新鲜水果,还是果干,都得照着他们的价位来了。

  继续南下,还有几个县城卖果子。

  可南地的县城都大,越往下走,路况越差。到时运输成本更高,保存也更难,沿路再有磕碰,果子坏得更快。

  不买就走,别留这里碍事!

  果商们没想到是这种境况,当即傻眼了。

第112章

补更章节

  当地人做生意的方式,简单粗暴,直接干脆,让谢星珩叹为观止。

  真是活久见。

  他诚心发问:“津口县没有本地商人吗?”

  黎文君看他表情,知道这样子做生意不对,如实道:“当地商人都是各大宗族的人,县里没什么外来商户,所卖商品都很杂,基本都能算作杂货铺,根据日常所需去嘉义省采购,或者果商、蜂蜜商来县里时,捎带一批。百姓们难得出县,为点日常用品也实在不值当,所以店门开着,也是爱买不买。”

  她心有谦虚,也诚心诚意的请教:“我去过外地,大多都这样做生意的,你们不是这样子的吗?”

  谢星珩点头:“对,正因他们都这样,所以我们才要不一样。”

  他想了想,说:“你挑些人,找个领头的,我写封信给我夫郎,把他们都安排到商务培训班,过去进修一段时间,学学怎么做生意。”

  谢星珩这回过来津口县,是为了生意,但不全是自家生意。核心是跟林庚的合作。

  南地的经济发展,会加强林庚的势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