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夫郎家的咸鱼翻身了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169章(第4页)

  “这家的老板,不怕别人学会制糖吗?”

  招工的管事,给他们解答。

  “我们东家不怕别人模仿,我们有更好的合作方式。有意了解的商人们,可以到厂里详谈。现在我们开始招工!”

  数个训练有素的伙计,立马搬桌子出来,跟百姓们笑呵呵的示范排队。

  他们态度好,又说这样能快点完成招工。上头喊话的管事,还一项项说着当福利待遇。

  工钱高,福利又好,年节有奖金,更有厂区专属福利“糖包”。

  福利是谢星珩后期升级改版过的,同步到了所有厂区。

  参考国企来,给他们把日用品包圆了。

  在丰州县执行的时候,半分压力也无。因为有逛小集存在,拿货价低,还能清存货。

  江家本身就有油盐,大头都解决了,余下的小玩意儿算得了什么?

  到了外地,这部分的成本会更高一些。不过初期的员工数量有限,在承担范围内。

  福利待遇的公开,让招工现场变得激烈起来。

  原来配合着排队的百姓们,都争抢着往前面挤。

  管事的敲铜锣,大声道:“插队者永不录用!新厂开业,招工人数有限,但我们厂子订单多,开业一年已有三家厂子!以后还会继续招工,大家理性对待,原本有活计的,不要急着来,免得两头落空!”

  现在招工的地方很少,都是做苦力活的。一份好工作难找。

  别因为这里的福利,一时上头跑来挤着抢,又恰好被自家老板看见。新工作没着落,老饭碗也丢了。

  这一番话,让百姓们都忍不住笑。

  人群中还有喊人名的,说某某人,在某某地干活,现在跑来糖厂招工,要告诉他老板。

  就近招工,来的都是附近街坊的人,互相都眼熟,多看两眼,能有好些熟人。

  喊一圈话,人少一半。

  原先想进厂看看糖厂是怎么个合作法,让他们连配方泄露都不怕的商人们,被福利惊到,一个个排排站在厂区门口,看着眼前的招工热况,都摇摇头,又有了在做梦的错觉。

  世上哪有肯招外人、还给外人这么好的待遇的老板?

  没等一会儿,厂里有管事出来,说是“招商代表”,领着商人们看厂区的环境。

  厂区又进行过调整,根据丰州县糖厂的情况,调整得更加符合生产需求。仓库跟作坊都扩大,从建设之初,就做好了隔离。

  外地选址,他们也以传扬名声为主,设立在了靠近城镇的郊区。

  这样既不扰民,又方便被人知晓。

  商人们,尤其是游商们,哪里见过这样子的作坊?听说是叫“厂”。他们连连点头,的确很敞亮。

  厂区内外环境都看,现在还没开工,但大小作坊内部的设备、工具,都一览无余。

  有的商人老实些,眼睛都不敢盯着看。

  糖厂的招商代表还很客气,跟他们说:“没关系,看就看了,我们能带你们进来,就不怕你们学了去。”

  这也是策略之一。既然有泄密风险,他们又不怕泄密,那就坦荡、大方些,显得有底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