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0章(第2页)
他们都听晕了。
这糖厂什么来头啊。
孟大儒都来卖糖了……
孟培德名声好,在当地号召力极强。他照顾学生家里生意,也是支持学生搞事业。有人来家里问,他这个脾性,都夸了几句。
以嘉源省辐射,周边县城立即“开花”,捅了糖果的窝。
这一次加盟的商人数量,让三家糖厂都爆单。险些出现供货危机。
游商们回乡路上,再跟人聊天说话,一并把糖果屋的名声带到更远。
有人问:“这糖厂的老板这么会做生意,是哪家老爷啊?”
游商们面露古怪,他们说:“嗯,好像是两个夫郎合伙开办的厂子,现在才一年多……”
一年多,就把生意做到了这地步,着实厉害。
此时此刻,正好在嘉源省的谢星珩,看着这红火场面很是欣慰。
他找机会,跟徐诚碰面,告诉他:“名声这东西,一半舆论一半造势。你要趁势为之。”
“糖王”不是凭空而生的称号,得有人先取名。
徐诚不好意思夸自己。
谢星珩直接道:“你夸什么?你找你家那位啊,让他夸你。”
相应的,他也要去夸夸老婆了。
徐诚懂了。
以丰州县为起点的糖厂,在嘉源省实现了超量发展,以此为圆心,正式扬名出圈。
糖王诞生了!
第117章
果树变银山!
津口县全民参与制作果干,货品被果商们销往各地。
他们沿路卖,有人卖得快,又回来复购。
果干的定价,已经被谢星珩抬高了。
再想有三十文一斤的进货价,得拿货一千斤以上。
低于五百斤,都是四十文一斤。
五百斤以上,一千斤以下,是三十五文钱一斤。
他敢定价,百姓们还喏喏不敢听。
黎文君不懂生意,但知成本,知道这个定价,才会让百姓们真正挣到钱。否则一点承担风险的能力都没有。
她找了几个大家族的族长商议,先强制执行一周。
因价高卖不出去,那就调整回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