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夫郎家的咸鱼翻身了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170章(第5页)

  不过他们就是想一想,为了以后的长久合作。他们得悠着点。

  当晚,托儿也入伙,说要定三百斤的果干。

  果商们都听惊了。

  “这是新品,你买那么多,万一卖不出去呢?”

  托儿摇头:“我这三百斤,一路送到京城去,京城贵人多,一准能卖光。”

  这托儿,是江家的人。

  三百斤货,也是江家此行真会拿的。这样子做戏,才算全套。

  拿了货,一路北上。

  给禹南县送一批,让李燕白能有东西卖。再回丰州县留一批,家乡的人也得尝尝鲜嘛。最后才是京城。

  送到京城的,不是货物,是“人情”。

  依然是那几个门户。何家是自家兄弟,要给一些。程明要有,霍首辅家要有,顾慎行家也得有。

  到时根据货品存量,酌情多给顾慎行一些。

  他加盟了糖铺,开在了京城,能给贵宾用户先送一点,也是人情。助力糖铺在贵人圈子扬名。

  话回津口县。

  果商们看这托儿如此大气,说话又熨贴,说信得过几位哥哥的眼光,先买一批试试水。

  果商们看他拿三百斤的货,还说是试试水,就想结交他。

  一问果然是该结交的人,能做这个主的人,竟然只是个小管事。东家是丰州县江家的。

  “我们江家是皇上特批的盐商,几位哥哥若有需要,也能来丰州县转转。”

  盐商!

  他们眼珠子都要瞪出来了。

  这年头,沾盐的,哪一个不富?

  他们反过来,开始喊这小管事哥哥。

  管事的不客气,但“哥哥”依然挂在嘴边,大家互相当哥哥。

  进货危机解决,采购时,才有第二个计划推动。

  “老带新”活动。果商们若能带动别的商人来津口县进货,报相应果商的名字,可以享受折扣,每斤能少一文钱。双方都能少。

  商人们机灵,“也就是说,最低进货价能在二十九文钱一斤?”

  果干销售负责人憨憨笑着点头:“嗯嗯,对的,我们姑奶奶是这么说的。”

  一提“姑奶奶”,果商们就知道是家里出了女官的。

  家里有女官的人,行事规矩,不会败坏名声。

  他们放心了些,也想带些果酱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