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夫郎家的咸鱼翻身了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177章(第4页)

  四样礼品买齐,谢星珩又带江知与和孩子们去砖瓦窑,主要是带孩子们玩泥巴。

  到了地方,两个孩子兴奋得很。随便裹个小围裙,给铲两铁锹泥巴,随他们捏着玩。比外边方便,还暖和。

  谢星珩也在砖瓦窑挑些东西。碗碟杯盏、茶壶花瓶、大坛子小瓦罐,配套的样式,大中小的型号,都拿上两套。

  一并给江致微把日常用具添置齐全,多一套备用,免得被姜楚英砸坏了。

  他还问能不能定制产品。

  老板是个中年汉子,没太懂定制的意思。

  谢星珩说:“待会我家两个孩子捏出的丑东西,你一起放窑里烧,碎了就算了,有成品,我买下。”

  老板看了眼两个孩子。

  宝宝小,手也小。他俩还不是正经玩泥巴,拍一会儿又踩一会儿,还要去打滚。

  这能有什么成品?他答应了。

  谢星珩叫上江知与,一起去玩泥巴。

  整个砖瓦窑的规模不大,固定囤些砖,有订单再跟着烧,日常会做些器具。

  拉胚机不普遍,谢星珩记得,古代是轮轴机械来制陶,具体工艺他不太了解。现代工艺很发达,儿童都有陶艺机全套,他玩过的也是这种。

  他们现在是纯手工捏泥巴,少了拉胚机的运作,就是手工的考验。

  谢星珩跟江知与一人带个孩子,教他们搓圆球、方块。

  谢星珩对宝宝的要求不高,来都来了,留个手印、脚印,做个纪念。

  玩一会儿泥巴,尝试过不同的形状后,谢星珩就带他们擀泥饼。

  江知与跟着他的节奏来,抓着宝宝小手,带着参与进来。

  做完泥饼,又用一个圆盘做模具,把泥饼放进去轻轻按压,再带着小宝宝在里面压上手印、踩上脚印。

  接下来就他们两个大人来修下边缘,也请砖窑的老师傅看看厚薄,在保留印记的基础上,做点调整。

  谢星珩是很想烧制成功的。

  弄完这里,他又抓紧再搓个大泥饼,跟江知与一块儿,他用右手,江知与用左手,夫夫俩一起印了个巴掌印。

  等老师傅检查完,帮着修好厚薄,谢星珩又问:“这上面能写日期吗?就今天的日子。”

  老师傅说可以,但字样要谢星珩写。他们识字率低,不一定能认全乎。

  谢星珩比着大小,写下了年份、天气。

  立新二年,十二月十四,晴,津口县老砖厂。

  江知与在边上,用温水给宝宝洗手擦脸,再冲过脚丫子,给他们擦干,穿好衣服鞋袜,过来看见这字样,不由侧目。

  “小谢,我好像懂你说的浪漫感了。”

  玩个泥巴,都有花样。

  很简单,但一般人没这个心思。

  看起来是没有意义的事情,但做了,他们会开心。以后有念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