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夫郎家的咸鱼翻身了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185章(第2页)

  谢星珩都笑眯眯回应了,跟乡亲们问好,挑了个茶摊,带孟培德喝口热茶,脚踏实地的,在市井里吃碗面条。

  孟培德不想宣扬身份,谢星珩就说他是嘉源省来的孟老爷:“过来看看我们这里的情况。”

  百姓们在江家的熏陶下,已经懂得“投资”“合伙”的意思,他们还知道“考察”。

  这也不多说,就给孟老爷看看丰州百姓的热情!

  孟培德活这么大岁数,还没见过哪个地方的百姓,对某个商户如此热情。

  他们是把江家当自己人了,也当谢星珩是自家孩子。一年不见,又是忙着给丰州县传美名,又是关心谢星珩在外头的情况。看得孟培德连连称奇。

  他奇,他就说。

  百姓们还有话等着呢。

  “哎,没法子,谁让我们是‘衣食父母’呢!”

  孟培德收到过学生们寄的信件,知道“衣食父母”的意思。当真是闻名不如见面。

  吃过饭,他们沿街逛着。

  谢星珩给他介绍。

  江家现在的生意种类,带动的行业有哪些,春季时主要的活动是什么。

  除了家禽家畜的领养,谢星珩还有一个“扶农”计划。

  “家里得了百匹牛羊的赏赐,牧场那边在配种。我之前就设立过‘最佳农民奖’,当时的奖励是实打实的银子。让会种地的农民不要藏着,出来教人,名利双收。

  “后来牛崽增多,公牛就可以落实到各个地方。买卖的话,数量不够,所以另想了巧思,把最佳农民奖的奖励替换,这是可以直接免费拿到牛崽的。不想要,兑换成钱也可以。百姓家有头牛,是倍有面儿的事,牛还能耕地,他们都会选择牛。为此,也会更加努力的种田。因为我在最佳农民奖之外,还设立了‘劳模’奖。”

  地是一定要有人种的。

  肥料之法已经教给百姓了,再有其他农民教了些耕种之法,亩产在稳定增加。

  亩产增加,种子质量就好。一年年的更替下来,迟早培育出优质良种。

  这需要时间沉淀,急不来。

  沉淀期间,也要有激励。整体的氛围好了,做事才有干劲。

  扶农计划,是从春季开始“刷新”,到秋季丰收截止,只等最终统计。

  孟培德听他说“免费送牛”就侧目。

  “你家不亏钱?”

  谢星珩摇头:“纯算牛的价钱,那肯定是亏的。但利益转换,不这样算法。名声能给江家带来更加稳定稳固的收入,会刺激百姓消费。嗯……可以当这是‘广告费’,就是我让更多人来消费的必要投资。”

  也没多少。

  最佳农民奖,一年出一个。

  劳模算多的,区域性质,一年出两个。

  这才三只牛。

  依着现代常说的话,少吃一顿,少买件衣裳,就能省出来了。

  母牛不卖,年年可以下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