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夫郎家的咸鱼翻身了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192章(第4页)

  江家没直说,也没对人家做什么,只是不合作罢了。

  不合作,那不就是正常的竞争吗?现在谁能竞争过江家?

  以地段、人流量说事的老板,迟早要因铺面砸在手里,折价处理。

  这一个头带得好,白喜文再上门谈买卖顺利了很多。

  供货商有了别的生意路子,铺面就不重要。他们拿了银子,还能去别的地方换个小门脸,有着逛小集引流,怎么不挣钱?

  这是划算的买卖,不贪心,就能成事。

  白喜文的银子就够扩展两间铺面,他挑着油布、蜡烛的街坊买,余下的一家不看,像在赌气一样,彻底把这两间铺面围起来了。

  油布铺子的老板还能撑一撑,买蓑衣的人跟买雨伞的人,本来就不是同一批。

  蜡烛铺子也想熬一熬,但王家给他们带来了重击——王家子梦游地府的故事,不知从哪里冒出来,一夜之间传遍大街小巷。

  现在百姓们都知道了一件事,给祖宗们烧的纸钱,还有假货!

  就像他们拿到了锡做的银子,草纸画的银票,是花不出去的!

  即使故事里说得明明白白,金银元宝是硬通货,随哪家买都行,但百姓们就认准了地府认证的王家纸钱铺!

  清明将至,蜡烛铺的老板恨不能也去地下躺躺棺材,好让他也梦一梦,跟祖宗们说说话,打听打听这是不是真的。

  世人都不知道真假,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

  王家没有持续性宣传,三月里依然满城议论。

  阎王爷和地府的事,什么话本里都少提及。

  王延根据谢星珩提供的场景、职官构成,把地府描述得恍若真城,好似地下真有这么一座由亡魂构成的世界。

  他们没有不信的。

  有人怕清明买不到好货,纷纷提前囤货。

  这般操作之下,蜡烛铺子首先撑不住了。

  蜡烛铺的常老板带上了十足的诚意,去找白喜文重新商谈。

  照着市场价来,也不用白喜文给他上浮一成。

  白喜文说拿不出来那么多钱也没关系,他们可以先签契据,他信得过江家的信誉。他只求继续做逛小集的供货商。

  白喜文笑了:“常老板,现在生意场子变了,王家发展起来了,他们不需要供货商,需要更大的厂房。你可以考虑一下,跟他们家合作,做他们的合作作坊。接王家的订单。至于铺面……你先把作坊的事解决完再来找我吧。”

  常老板颓然坐着,不知事情怎么就发展成这样。

  他有着铺面和作坊,原是大供货商。现在铺面没生意,仓房压着货。江家把他们拒之门外,介绍给王家。那常家成了什么?

  常家和乡镇那些手艺人没有区别,只是一个按需供货的。王家是中转站,他们连个供货商的名头都保不住了。

  他撑着脸面继续说:“白掌柜的,这事你看能不能再商量商量?铺面的价钱可以再谈……”

  白喜文抬手:“不用谈,铺面最低也是市场价。这个不会改。但供货的事,不是我不帮你,是你们把路走窄了,还偏偏撞了上来。”

  杀鸡儆猴了。

  常老板也是老生意人了,他抹把脸,笑得牵强:“那还有转机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