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1章(第2页)
开展扫盲班,给县里的大人小孩另一条出路。他们或是在职业上有进益,或是可以在启蒙之前过渡,看看孩子有没有读书天分。能挣钱,也能省钱;
设立“手艺人协会”,让他们集中起来,可以大量接单,钻研技术,自我提升,挣大钱;
……
今年还跟津口县合作,把果干果酱引入丰州县,让丰州县的百姓,能吃得起“果子”。
铺面内一项项的套餐、服务,切实提高了百姓们的幸福感。
成亲的有喜服穿,办白事的能体面的送走亲人。过年过节,百姓们凑个大单,还能请戏班子去热闹热闹。
谢星珩在做生意的时候,做到了让百姓们提升自己、挣钱、改善生活水平的同时,保证了他们精神世界的满足。
冬季活动,全民参与,庆贺丰收,也盼着新一年的好兆头。
江知与话锋到了这里,为谢星珩要离开逛小集做铺垫。
“我夫君是读书人,他想要为百姓做些实事,来年他要去科举,在此,我祝贺他金榜题名,一鸣从此始,相望青云端!”
这些事情,百姓们在生活中,一样样的体会到,缓慢的接受、适应,看着日子越来越好,他们感念江家,也感恩谢星珩,但从未这样细数过,都是因某事感到变化,才顺嘴提一句。经过江知与这一番言说,下边的百姓感动得一塌糊涂。
不到三年的时间,江家以商户之身,为百姓们做了这么多事。
有人都想喊“青天大老爷”了。
但江家早几年就给他们“普法”过,知道朝廷的赈灾流程,也知道一般性质的冲突、称呼,会造成什么影响。
他们舍不得谢星珩走,但他们也希望谢星珩能一举高中,前程似海!
他们无声鼓掌,一切尽在不言中。
街巷的入口,孟培德带着儿子孟笃行朝着这头看,暗自点头。
回过身跟孟笃行说:“来年你还是留在丰州县,你那些师兄也在,你们都沉下心做件事,不要急着喊口号,踏实一些。”
一个人的功绩,不在朝廷封赏,而在百姓心中。
台上,谢星珩接过江知与的话头,活跃气氛。
“哎哟,听得我臊得慌,早知道你要这样子夸我,我说什么都不叫你上来,这话咱们回家慢慢说啊!”
江知与配合他说:“哦,那我下去?”
说着,他还真走。
谢星珩忙去拉他,“诶诶,来都来了,走什么啊?”
围观的群众们都被他俩逗笑了。
谢星珩把江知与拉到台子中心站好,四处拱手:“再耽搁大家一会儿,就让戏班子上来。”
最后一件事,账本契据的交接。
圆弧盖子打开,上面还是个中号箱子。
里头有地契、店契、合约契据、员工契据。
百姓们不懂这厚度意味着家资几何,附近围观的合伙人们还能不懂吗?
江家还有一个农庄在,里头好几个厂子,又是盐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