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夫郎家的咸鱼翻身了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202章(第4页)

  天子掌天下文官,但大启朝最有力的兵团,在林庚手上。

  若没冤屈不平,他便不会仗剑扶危。

  谢星珩也这样想。

  若非被逼,谁不想过安生日子?

  他研墨提笔,半晌没有文思,信也写不出来。

  谢星珩便不写信了。

  今天江知与带着孩子去了徐家,他左右晃晃,去到客院,约老师出门看戏。

  丰州县的戏班子,最近都在唱《西游记》的本子。

  《三打白骨精》不愧是经典剧目,首次亮相是在茶楼的小台子上,那么丁点儿人,都传遍全城,好评连连,满城的戏班子都唱上了,还不够座。

  孟培德问谢星珩:“你最喜欢哪一场戏?”

  谢星珩说:“《三借芭蕉扇》。”

  这让孟培德侧目。

  以他对谢星珩的了解,他以为谢星珩会是喜欢《大闹天宫》的。

  谢星珩也喜欢《大闹天宫》,看着爽啊。

  他长大后,就不太喜欢了。努力认真的人,反而会被孤立、欺压、嘲弄。奋起反击,也只会换来更重的压迫。

  而说喜欢《三借芭蕉扇》,则是因为那时期的大圣,做出了一个让他受益匪浅的行为。

  大圣在与铁扇公主借扇子的过程里,因打不过,所以变成小虫子,进入铁扇公主的肚子里。

  现代有句话,打不过就加入。

  《红楼梦》也有句话,百足之虫,死而不僵,必先从家里自杀自灭起来。

  谢星珩行事作风改变的开始,就源自《三借芭蕉扇》。

  后来再读《红楼》,在理科之外,爱上看书,这阶段的他,才突飞猛进,少了些棱角,各处圆融。

  这些初中时就看的书籍,非得经历一些事情,再去重温,才有不同的体会。

  孟培德拿了戏折子,看文字版的内容,听谢星珩絮絮叨叨的讲,突地合上戏本,问他:“你是不是心里没底?”

  谢星珩靠在椅背上,过了会儿才点头:“心里有点慌。”

  可能是紧张,也可能是兴奋。

  再有半个月,他就出发去京城了。

  是好是坏,前程如何,在此一行。

  孟培德望着戏台子上的热闹,叫小厮去点戏,就唱《三借芭蕉扇》。

  师徒两人再没说话,等着前面戏唱完,中场之后,接上他们要看的戏。

  戏剧表演会夸张一些,现在也没特效,大圣钻进铁扇公主的肚子里,是用一个正面空着的箱子做掩饰,观众能看见全貌。

  孟培德跟谢星珩说:“我有个师兄,做官很厉害,你应该听说过他,他姓沈。他最高做到了一品官,起起落落的,现在又回到了朝廷。我们同年科举,我被点为状元,他是那届榜眼。入翰林院后,我俩一起拜当时的翰林学士为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