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夫郎家的咸鱼翻身了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231章(第3页)

  一年到头最大的活动,全县百姓都参与,江家自然不能缺席。

  再者,他们过来只是为着小团圆,给宝宝过生辰。忙完生辰,确认府邸周边不会有人来盯梢,他们也无法帮忙对付向家,早些回去为好。

  既能兼顾家事,又能让孩子们放开手脚,早日把这件事收尾。

  谢根夫夫俩要晚一阵返乡,可能会留在京城过年。谢根在农庄教郭家人孵化鸡鸭,陈冬每天上顾家,教几个夫郎怎么正胎位、接生。

  苏冉还请了几个京城有名的稳婆来做交流,也靠着娘家的关系,请了个老太医过来。

  会编写成书的教程,须得严谨。否则轻了都是一尸两命,他们赌不起。

  这书编成,要通过老太医的关系,去太医院过一遍。确认无误,再做教材小范围教学。以后慢慢普及到更多的地方。

  就像江家农庄培养兽医一样,一批批的成材,去往各地,然后在各地继续教人,进行职业普及。

  谢川就暂时留在家里读书,谢星珩会每天给他带卷子来做。

  写完试卷,他根据书单看书就行。

  谢星珩强的可怕,在他的一番社牛进击中,翰林院的院长都给他出了两张卷子压箱底,霍叔玉也给他薅了羊毛。

  要不是还没单独跟那位霍首辅见过面,谢星珩高低得厚着脸皮磨一磨霍叔玉,让他求求首辅爹,也出张卷子。

  半个翰林院的人出的卷子,够谢川做一年了。

  批改无忧,谢星珩就能看。拿不准主意的,再带回翰林院。

  这种师资,整个大启朝都找不出第二个。谢川有福啦。

  所以,谢星珩跟大哥大嫂商量,把谢川留在京城教养,夫夫俩虽舍不得,为着孩子的前程,也答应了。

  在两个爹返乡前,谢星珩休沐,如约带着夫郎和孩子,拿上礼品,去沈家拜谢沈钦言。

  城内有关探花、采花的议论还在持续,出街这一段路,小宝宝迎着风,还跟百姓们打招呼。

  他俩竟然还会说这种话:“你们怎么知道我们是漂亮宝宝的?”

  谢星珩跟江知与差点笑死在路上。

  到了沈家,谢星珩叫他们热情点喊爷爷,多撒撒娇。

  大人的恩怨不牵扯到小娃娃,沈钦言喜欢孩子,就哄哄他吧。以后还要求人办事。

  宝宝们听话点头,进了家门,就迈着小短腿跑开了。他们第一次来沈家,不认得路。

  但没有关系,他们有嘴巴,他们会喊“沈爷爷”,一路跑着,都有家仆在四处领着他们去正确的方向。

  赵管家在后头,接过谢星珩递来的两只食盒。

  一只食盒里是炖得软烂的蹄花,一只食盒里装着两只蜂蜜烤鸭。另有两坛果酒。

  果酒珍贵,等南地路况好一些,就可以建设酒厂,来做果酒。这也是挣钱的好东西。

  现在不行,路难走,运送途中能碎大半,得不偿失。不如果干稳妥。

  今天过来,谢星珩很正经,孩子哄着人,谢星珩也跟沈钦言聊聊事业。

  沈钦言在南地做过官,受当地人推选,成为县官的。

  他在南地做过许多尝试。蜂蜜太散,果子保质期短,林木多而密,最终是做的木头生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