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夫郎家的咸鱼翻身了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242章(第3页)

  京官难得出去,等他哪天做了监察御史,说不准能借着这个职务,绕圈子回家一趟。

  饭后,夫夫俩闲聊消食。这会儿就说孩子们的事。

  岚哥儿的心情调整好了,能接受性别差异,有想学的东西,江知与往后会多带着他。

  六岁的孩子不用避嫌,等到八岁十岁,就不好继续送去顾家。

  顾家都是些小郎君在读书,放个小哥儿进去,总归不合适。

  这两年就读读书,跟顾老爷学些道理,日常再习武,看进度,有点功底了,再带他去庄上选匹马。

  庭哥儿的心情,江知与还要再摸摸。

  谢星珩摇头:“不用摸,他就是不适应。头一回兄弟分开,想要跟着你们走,我没同意,他本就委屈,我再盯他功课,让他受累,他就更委屈了。原是个懒性子,这几天多哄哄,再让岚哥儿跟他玩玩,这事就过去了。”

  江知与点头应下。

  该说的都说完了,要说他们的事。

  江知与望着谢星珩,似在组织语言,又似在用目光细细描摹他的样貌。

  谢星珩在翰林院待了两年多,人变得温润不少。他总说要锻炼,从前还会跟江知与比划“情意绵绵剑”,如今两把林庚送来的黑铁剑,夫夫俩都很久没拿出来用过,就连平时练武的木剑,也是江知与用得多,谢星珩那把,都起灰尘了。

  他越来越有文人样,锋芒都藏着。说沉寂,就圆圆润润,悄无声息。

  江知与知道他的性格没变,开口说话一如从前。

  所以在这般注视之下,心里难免升起令他内心焦灼的无奈。

  谢星珩不是滥好人,不会碰见什么事都要去管一管、帮一帮。他会审时度势,会根据情况来。

  就像他最初从难民堆里出来时一样,他有限的能力,会先庇护家人。在有条件的情况下,才会帮扶其他百姓。不会一开始就广而济之。

  他写商务令,是皇上要他写的。他为表衷心,也没为此求赏,他真心希望当权者能为百姓们做些实事。

  底层的百姓太难了。

  可现在,因着这个商务令,百姓们更难了。

  谢星珩要是知道,心里不会好受。

  江知与能瞒一时,瞒不了一世。

  他垂眸,决定再找表哥确认一下。过段时间,宋原会来京城一趟。

  谢星珩在他的眼神里,读懂了一些事——应该是徐诚跟他说了什么。

  让他这样为难,可能是立场问题。

  在谢星珩看来,不打仗,就没有立场问题。他始终是大启朝的臣子。

  打仗,才会牵扯到立场问题。不过他是文官,没有直接参与到各项事务里。输赢与否、他更偏向谁,这都没大影响。只要他还要利用价值,谁当皇帝都不会轻易动他。

  谢星珩皱眉。

  那是哪里出了问题。

  皮料生意暴露了?

  也不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