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夫郎家的咸鱼翻身了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246章(第4页)

  全看他怎样选择。

  谢星珩总会习惯性的去想更深层的目的,他认为这件事不是儿戏,不该这样仓促,这样明目张胆。

  可事实就这样简单。

  沈钦言在一开始,就给他提示了。

  他有了功绩,有了功勋,地位自然就稳。

  他都已经入阁为官了,他甘心跌入泥潭吗?

  功绩是商务令的推行。

  功勋是拔除林庚在京城的“钉子”。

  谢星珩能做出成绩,但那份功勋,把他剐了,他都拿不出来。

  他看不懂暗号,不知林庚的人有哪些,怎么拔除?

  把霍叔玉卖了,然后自爆,再加上“废棋”程明,这才三个。

  折子递上去,皇帝还要当做是挑衅。直接白给。

  而且这件事本也没有道理。

  原没有乱臣贼子,皇帝把人逼到绝境,也没人起兵造反,他自己容不下人,非要去打仗杀人。这般作为,谢星珩能怎么表现诚意?

  效忠这样一个人,凡有一丝不如意,就会万劫不复。

  他不是明主。

  既如此,谢星珩就要另想破局之法。在非黑即白的极限二选一的既定结局里,闯出一条生路。

  这天清早,谢星珩起早上朝。

  外头的天都没亮,他便坐上马车出门。

  一路车轱辘声密集,都是朝廷大臣的车马。

  官职是“罪过”,官袍是“枷锁”。他们每天去天子面前“受审”。

  有人能熬过一天又一天,有人活不过明天。

  谢星珩是近期被弹劾次数最多的官员,都察院的人跟闹着玩一样,每天两封折子打底。

  一封说他德不配位,一封说他多处兼职,差事堆积,耽误事。

  偶尔有一封说他作风问题。

  作风问题,是每个官员都会被弹劾的。

  可能只是某次消费奢侈了一点,就会被揪着不放。

  谢星珩对这些弹劾毫无感觉,每天虚情假意跟人演。

  但商务令的推行还不错,从他最初的弹劾奏折开始,朝廷委派新的县官去主理。

  吏部清算过,上下一新。此次将更多等着“萝卜坑”的进士们调任,他们为着做出一番成绩,不走前人老路,第一年的成效还不错。

  首年的税收,大半留在当地。取之于民,用之于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