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8章(第3页)
路人说这是假的,沿路的伙计和摊贩们都不服气,纷纷说起谢大人当年刚进丰州县时,什么都是亲力亲为,怎么可能没买过东西?
小孩子里,只有谢川知道当年的苦处,岚哥儿跟庭哥儿都睁大眼睛,听人说当年事。
能如此言说的人,都有些年纪了。
算算日子,谢星珩穿越已有十二年,和丰州县的羁绊也有十二年。
物是人非,县里很多老人逝去,换来青壮年接班。
有人是当年亲闻过,有人则是从父辈、从街坊的嘴里听说过。
谢星珩跟江知与下马,让何义回带人先回府上通报一声,他们过会儿回家。
夫夫俩在路边,隔着几步看家中小辈被百姓们围着,听或是夸张,或是真实的往事。才发现他们已经走了很远的路。
谢星珩跟江知与的长相很有辨识度,两人样貌出挑,江知与早年有丰州县第一美人的称号,谢星珩在县里又被称为“俏赘婿”,夫夫俩站一块儿极为惹眼。
有些百姓越看他们越是眼熟,试探着问一句,发现是他们回乡了,都欣喜大喊:“谢大人回来了!谢大人一家回来了!”
当地出来一个厉害官员,惠及家族,惠及当地百姓。他推行的东西,当地县官不会轻易妄动。
他不倒台,丰州县会一直朝着好的方向发展。
不论县城百姓还是乡镇百姓,多年奋斗之下,他们早已不用江家来“扶贫”。
他们真正过上了可以吃饱穿暖的日子,积攒起了家资。
他们很感谢江家,也很感谢谢星珩。
百姓们夹路相迎,一路送他们回家。
早年谢星珩打出口号,百姓们是他的衣食父母。如今他是百姓们的父母官。
沿路走来,少有百姓怕他。
他们听说过,谢大人在户部主理商务令的推行。
何为商务令?
就是让别的县城,跟丰州县一样发展起来。
让别处的百姓,也过上吃饱穿暖的日子。
谢星珩初心不改,他们当然不怕。
像一场巨型的亲子关系。
他们在谢星珩微末之时愿意信任、帮扶,谢星珩成长起来,回以供养。
越往东走,路途越是拥挤,但不论夹路的百姓如何增加,街道中心,一直都留着能过人的路,让他们一家人能继续朝着家的方向前行。
谢星珩性格未变,连江知与都外向了,他们走在路上,还能跟百姓们说说话。
都是些家常话,吃了没,吃了什么。
百姓们答话朴实,有些还气恼自家今天吃的菜不好,让他们看笑话。
多数家里都沾了荤腥,要么是蛋配菜,要么是肉配菜,少数人家更是喝了汤。
百姓们轻易不会过奢侈日子,他们祖祖辈辈苦过来的,如今好过了,也习惯攒钱,只是手头松泛些。能每天沾荤腥,是他们从前不敢想的好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