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夫郎家的咸鱼翻身了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257章(第5页)

  百姓能吃苦,也能忍耐,但他们不能平白遭受无妄之灾。

  在税务上涨的同时,必然有众多家破人亡、卖儿卖女的事情发生。

  他们不吃不喝,割肉剜心,都填不了税务空缺。

  这时煽动一番,海城必然内乱。

  另外,这等贫苦百姓众多之地,必有数不尽的良民投身做匪。

  第二件事,林庚要谢星珩对这些匪徒给予兵器、粮食以及情报服务。

  他要在海城扶持一个以民为主的盐帮。

  要这个盐帮,内心有信仰,他们反抗是为着过好日子,清理贪官,抵制朝廷敲骨吸髓的行为。他们不是反民,他们是大启朝万万千千的贫苦百姓。

  林庚对此很重视,明知谢星珩是个聪明人,这一段也揉细掰碎了说。

  他告诉谢星珩:“民众反抗,才能少压迫。尽管会流血牺牲,但比被押着做盐奴强。”

  搏一搏,尚有一线生机。

  而他愿意扶持,就愿意原谅。

  若最终赢家是他,这些“匪徒”“反民”,都是大启朝的良将贤才。

  海城在大启朝的地位特殊,是一国税务的主要地区。林庚在这里有人手,但这件事,他只放心交给谢星珩去办。

  手下人的心思、性情,他再了解不过。

  在舆情和利民方面,谢星珩无人能及。

  他也相信,为着百姓们,谢星珩会冒险一试。

  成大事者,不能空画饼子。

  跟着他做事,要有实实在在,谁也拿不走的好处。

  林庚许诺,此事结束,不论赢家是谁,他都会让谢星珩得偿夙愿,让江知与鱼跃龙门。

  往后史书上,会记录他们夫夫俩同朝为官的佳话。

  信件最后,是《西游记》的戏折子,是谢星珩很喜欢的《三借芭蕉扇》。

  以弱敌强又何妨,他敢以身入局,但皇帝敢不敢朝着腹地捅刀子呢。

  谢星珩的情绪被这封信调动,他心潮澎湃,不露声色合上卷宗,抬头跟刘进贤说:“刘大人,我实在不擅长盐务,这卷上内容看得我颇为头疼,我能拿回家看吗?”

  刘进贤很大气,让他拿。

  高大人说卷宗不能出清吏司。

  刘进贤拿过谢星珩手里的卷宗,把封口处缝着的布条怼到了高大人脸上。

  “看清楚了吗,这是盐课司的卷宗,高大人是要留下盐课司的卷宗吗?”

  卷宗封口处的布条,是做纪录归档之用。上面写着卷内涵盖内容,以及存放地点。

  刘进贤只怼一下就拿开,转而又给谢星珩放回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