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夫郎家的咸鱼翻身了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260章(第5页)

  这是谢星珩来到海城以后,第一次去盐场巡视。

  沿海而建的晒场,早早迎来了燥热的夏季。

  空气里的咸腥加倍,在这里,一眼看去,只有人、盐、灶。

  白花花的盐田里,来来往往穿梭着黝黑的人。

  排列有序的灶台,升起一股股灰色的烟。

  肥头大耳的官吏,管理着瘦骨嶙峋、衣不遮体的百姓。

  他们很多人,连双像样的鞋子都没有,赤脚在地上行走。

  沿海而居的百姓,渔民数量比盐户少,他们家家户户都要制盐,每家都有定额的数量。交不出来盐要罚,私自加灶多制盐,也要罚。

  这是灰白的世界,与这个城市的繁华完全相反。

  海城最大的义庄,就设立在沿海区域。

  这里的棺材现做现卖,连带卖草席与火葬服务。

  从盐场出来,没走多远,才绕过两条街,经过几处民房,谢星珩就看见了义庄。

  火葬的价位,都要一两二钱。

  若是自己背来柴火,带只瓦罐装骨灰,可以便宜二钱。

  百姓们通常选择出钱。

  因为他们还要制盐,柴火是必须品。

  连年制盐,他们捡柴砍柴都难,换算过来,用义庄的柴火,还便宜一些。

  他们还可以跟别人家合烧,更省一些。只是分装骨灰时,要仔细点。

  谢星珩站在义庄外,还没进去,就听见好些孩子在撕心裂肺的哭,也有很多少年人磕头求人买。更有众多妇人夫郎跪在男人尸体面前,满脸麻木,插标等人来买。

  这般人间炼狱的场面,竟真的有人拿着一吊吊的铜板,游走在里面,一个个捏着或大或小的人的下巴,让人拿水泼他们脸,看着样貌,精挑细选。

  谢星珩眸光含怒,跟着他出来的安家兄弟在他旁边低声劝道:“大人,我们不能久留,这附近很多眼线。”

  安家兄弟出自盐帮,底层百姓有多苦,他们再清楚不过。

  当年若不是宋威买了他们兄弟,他们恐怕早已白骨化土,不在人世了。

  这些场面,他们见过,也深知内幕。这不是他们能碰的,也不是他们帮扶得过来的。

  哪怕后来盐帮壮大,他们吸纳了很多兄弟,也借着势力,买了很多孤苦孩童,依然无法阻止这件事。

  他们太弱小了。

  谢星珩闭闭眼。

  他让安家兄弟过去问价。

  看不见的,他管不过来。

  看得见的,救一人算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