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夫郎家的咸鱼翻身了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270章(第2页)

  江知与考虑到百姓们现在的处境和对朝廷的信任度,换了一个方式,在海城择地划分区域,开小市集。

  百姓们随时可以去以物易物,除了乱七八糟的破烂,基本都能有所收获。

  余下没换出去的东西,皇商账上支出一笔银子,先买下来,再根据各区域百姓的需求,另做投放。

  这个行为,唤醒了海城的一丝生机。

  但紧跟着,许多商户相继过来叫苦。他们不务农事,就靠着门店的生意糊口。

  皇商把生意做成这样,他们怎么活得下去?

  江知与就让他们也参与到市集交易里面来。

  “你们要钱还不是买东西?愿意尝试的,先登记一下铺面地址,有何物品,都是什么价钱。”

  涨价以后的商品,不适合投放。

  江知与想要两头登记,这边登记货物与价格,在外以街区的形式对接百姓,登记他们的需求。隔日送货过去。

  他想试几天,看看亏损情况。

  如果承受得起,他再从账上支出一笔银子。然后满城募捐。

  富户豪绅之外,海城的官吏,一个都少不了。

  他会参考最初救助枫江县百姓时一样,张贴红榜。

  捐赠多少,都有数目。

  这些被海城滋养得流油的人,该出出血了。

  这个对策,短期内调动的官吏不计其数。

  户部的人手不够用,江知与又去找盛荣借人。

  盐课司的官吏本就在外头收盐、运货,满城分区操持。这件事交到他们手里,他们都不乐意。

  江知与承诺会从皇商账上另发一份月银给他们,他们叫苦推辞的话堵在喉间,开口全是抢着要干活的声音。

  这头进入正轨,江知与又一家家的上门筹款。

  他话说得漂亮,不论当前形式如何,爱民如子的官员,总不会被苛待。

  这群人心惶惶的职官,自知贪墨巨数,这时吐出来一点,全当买命钱,有何不可?

  但想得开的人,是少数。

  江知与不厌其烦,也不管别人怎么讽刺讥嘲,一次次的上门,又一次次的游说,以少数撬动多数。

  以区域张贴的红榜,写在上面的名字越来越多,数目也越来越大。

  捐赠钱财之外,又另外写出钱财走向。

  皇商那头的缺口不急着补,先拿大头的银子,买些粮食。

  城里不够,就去外地买。

  海城的日子接连跌入低谷,他回回都想到应对之法,尽全力保住了民众的基础生活需求。

  这次民间再有他的传闻,同样的夸赞,却与年前的捧杀截然不同。哪怕是看他不顺眼的官员们,也要说一句佩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