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家养小首辅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65章(第3页)

当然这个公私的度是要衡量的,在为公之余,不忘利己,能升到四品管的,大多都懂得这个道理。

而此时能让这三人共聚一堂,却是为了一份试卷。

“他师从林邈,而林邈是鲁桓卿的弟子。这北麓一派虽在朝中不显山不露水,但士林之中也是颇有威望,偏偏这鲁桓卿油盐不进,一直保持中立,哪一方都不偏。把小三元给他?是不是有些太重了?”说话的人正是太原府知府方晋。

“若是不论其他,只论文章的话,他确实有资格再得一案首。”苏由涧道。

这也是他为何会请了两人来的原因所在,因为本来按照计划,案首当是另有其人。

沈复将卷子拿过来,又看了一遍。

其上的字板板正正,甚是老练,若是不知道的人,还只当是哪个究竟科场之人写下的卷子。不管是从字迹上,还是从卷面上整洁度,都是考官们历来最喜欢的,看着就让人赏心悦目。

殊不知此卷的主人不过只是个现年才十五的少年,出身微寒,不值得一提。

卷子上并没有名字。

院试虽是糊名,可对于一些有心人来说,糊不糊名其实并不太重要。毕竟这不过是院试,相对自然不如乡试严谨,更不用说会试了。

这也是为何各方派系对提学官这一位的重视,过了院试,就是秀才。也许秀才不一定能成为举人,可若是十个秀才甚至百个秀才呢,总能有人考中举人。而十个乃至数十个举人中,总有一个能中进士。

能中进士就能做官,这就是助力。

枝叶就是这么慢慢繁茂的,沈家如今势小,也只能慢慢筹谋。

沈复又看了一眼卷子,方笑着道:“其实我觉得你们不用纠结,他虽不是咱们的人呢,但也不是别人的人。另外我忘了说,我与此子有一面之缘,他是一个挺有趣的人。”

“哦?”

这就让苏由涧和方晋诧异了。

之后由方晋出言问道:“那三公子的意思是?”

其实别看沈复不过只有个举人的功名在身,但在这堂中的两人却以他为马首是瞻。无他,皆因沈家很可能马上就要出一个阁老了。

这人就是沈三公子的大伯,沈家大爷沈礼。沈礼乃是翰林出身,如今官拜太常寺寺卿,在朝为官多年,为人廉洁奉公,朝野内外风评甚佳。

前些日子嘉成帝提了一句,说内阁尚缺一位阁臣,命吴阁老等人议一议,赶紧把人填上来。

这不,就开始议了,沈礼就在候选的范围中。

说是候选,其实以沈家的人脉,也是十拿九稳之事。这对沈家人来说自然是件大喜事,沈家人世代为官,为官者无不以入阁为最高荣誉。距离上一次屹立在权利中央,沈家已经缺席了太久了,该是出一位阁老了。

而方晋和苏由涧毫无意外是沈家的人,事实上沈家虽一直龟缩在小小的一个县城里,但山西作为沈家的大后方,关键的几个位置也不可能让其他派系的人沾染。

“不如就是他吧,此子是个聪明人,应该知道怎么选择。且我观其在县试与府试的卷子,发现此子是个特别适合做官的人。”沈复敲着桌案道。

闻言,苏由涧和方晋不禁有些微愣,有些不太明白沈复所言是何意思。

做官的人?

什么才是适合做官的人?

有些人天生含着金钥匙出生,只要自己稍加努力些,就能做官。可有些人明明人才出众,却可能一辈子默默无闻。

沈复站了起来:“我还有事,就先告辞了。苏伯父和方大人若是好奇,可拿此子前两次考卷一观。”

沈复离开了,剩下的两人却是被猫爪子挠心似的痒。

幸好苏由涧是提学官,县试府试前十的考卷都有刻本递上来,他当即命人去拿来一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