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3章(第2页)
家辉翘着二郎腿点头:“这是一个很好的机会!十分有利于拓展咱们的外部市场。头些日子,我也找了几家外埠市场的大客户聊了,他们看到咱的产品宣传册、产品小样后,也表现出了很大的合作兴趣。”
“那这是不是意味着,咱们要放弃反扑临陵的常规市场?”吕盛抬头问。
小帅笑了:“高端要是打下来了,高端客户的普通商品住宅,不也就顺势拿下了嘛。但事情不能做绝,也要给同行留口饭吃。”
家辉给方总递了支烟,接着自己也点上,最终拍板说:“以后,大港的市场发展模式,在外埠,就是以主打中高端为主,顺带销售常规产品。至于咱们云港周边,当然还是要用常规产品来撑市场,稳固咱的基本盘。”
方总听后,哈哈大笑:“我同意许总这个策略!你们这帮娃娃,真是有点意思。云港市场,运费低,常规产品的利润率就高,这块肥肉咱不能松口;外埠市场,运费高,常规产品的利润率就低,顺带着卖的话,能赚点是点,如果赚不到,那就不做。”
方总挠挠头,脸上依旧止不住喜悦,又说:“家辉这指导方针可以哈,一句话,就把市场风控讲得明明白白,这肚子里装着洋墨水的人,还真是不一般。”
“方老,少不了小帅给我出谋划策。这家伙你别看他年轻,但他总能在动态的发展中,捕捉到崭新的机会。我现在终于搞明白,当初铝业是怎么实现业绩爆发式增长的了!”
“大家别听家辉哥瞎说,我就是提出一些不成熟的设想,然后家辉哥才是制定具体策略的那个人。”小帅极尽谦虚,越是身在高处,他就越明白、越清醒,人不能太冒头,要学庄毅那样,大智若愚。
可这时候曲美云耷拉下了脸,满是怨言道:“你们聊得倒是畅快,可你们有没有考虑到集团的财务状况?好不容易开始见点回头钱,这二厂又要大搞技改!就方老弄得那个高端生产线,你们知道要投入多少吗?光整机采购这一项,咱账上就拿不出这么多预算!”
家辉怎能想不到?
他笑着说:“我都想好了,中元智尚那边,可以先赊欠,什么时候有了足够的回款,再结账也不迟;至于其它设备和零配件的采购,市里的蓝海工程,已经定了给咱大港补贴;再加上总厂和一厂不断地回款,完全可以支撑二厂的技改资金。”
“许总,这合适吗?账上不留压仓的资金,万一现金流断了,后果可不堪设想!”曲美云作为集团财务的领导,她必须要考虑自己职责范围内的事。
“曲总,机会就这么一次,抓住了,大港将彻底腾飞;要是错过了,这样的机会,往后可就不好再寻觅了。干大事,就得有魄力,机会一旦出现,就算押上身家性命,那也得豪赌一把!”家辉面色极为严肃,这事儿必须拍板定调。
“你们…真是一群疯狂的赌徒!”
第685章
大港的发展策略
在小帅眼里,其实家辉的命运,跟他有很多相似之处。
那就是本钱少、机会少,没有太多试错的成本可言。
别看家辉是许家三公子,小帅很清楚,如果家辉在大港的经营上,要是干不出惊天动地的成绩,那他就绝对再无机会,去与他大哥建川竞争了。
家辉没得选,他仅有这么一次机会,也只能疯狂这一次!
成,将彻底改变集团继承权的格局。
不成,家辉如今表现出了如此强大的能力,未来建川绝对容不下他,家辉唯一的命运,就是被集团扫地出门。
作为家辉的远房表哥,既然已经定了调,吕盛肯定无条件支持自己的表弟。
但做事沉稳保守的他,仍旧提出了未来可能会出现的风险。
“许总,那将来的高端市场,万一再出现更多的竞争对手,咱们又该怎么应对?”
家辉点头,很感激表哥的细腻考虑:“吕总,制造企业,都有一个普遍的现象,那就是能不折腾,尽量不折腾;只要能赚到钱,哪怕设备老旧,哪怕产品力稍稍落后,也不会有多少人,想着搞技术革新突破。”
又说:“搞革新是需要钱、需要投入的,淘汰旧设备、更换新设备和生产线,甚至否定之前的工艺,都是需要资金支撑的。最为关键的是,就算搞了创新,最后也不一定能成。万一不成,那所有的钱就打了水漂,这里面的风险是特别大的!”
听到这话,小帅无比认同。
因为当年大伯海忠民,就是这么垮掉的。
因为搞创新,把厂子弄得债台高筑,又因各种因素的干扰,最后直接失去了公司的控制权。
方总也是用力点头:“大港革新的前提,是因为咱们确实有成熟的技术。而这技术,是佳创、林氏和大港多年间,积累下来的技术融合。其它公司就不同了,如果盲目跟风,转向高端,那绝对是九死一生,但凡有点脑子的老板,都不会盲目尝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