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权臣义父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8章(第3页)

 元初帝一直等着萧钰去求他,对武安侯的惩处一压再压,可眼看着就快到了下葬的日子了,是贬是降还没个章程,总不能真不让人下葬罢。

 群臣们也成天提着心,盼着此事早些过去,直到英国公突然派了管家过府去为武安侯料理后事,翌日一早,他在朝会上为武安侯求了情。

 “……萧家几代人戍边上百年,儿郎们均战死沙场,马革裹尸。元初一年,皇上刚登基不久,边疆战事胶着,鞑靼率五千骑兵偷袭蔚州,萧承恩的大儿子,萧瑾,因在前线被敌军的毒箭所伤,撤回蔚州疗养,本该是去养伤的,可伤还没好,就率领众守卫死守蔚州,一步未让。”

 “同时他们也被困死在了城内,大雪阻挡了通信,没有及时的补给,等暴雪停了,萧瑾插满了箭的尸身已经和门冻成了一体,他怀有身孕的妻子也死在了他身后冰冷的房间内。”

 金銮殿鸦雀无声,只有英国公用平静的声音重新叙述那惨状,仿佛又回到了元初一年,街道上满天的白,武安侯兰生整理府的长熄是先帝帝师,林大儒的孙女,他们夫妻俩儿子去得早,这么一个宝贝孙女也怀着身孕惨死,痛哭的声音撕心裂肺。

 萧承恩白发人送黑发人,整个人都憔悴了,哪还像个在战场上和鞑靼厮杀的将军,面对老两口的痛骂质问,唯有沉默,深深地对他们行礼。

 老两口年纪大了,终究承受不住这样的悲痛,不等大公子夫妻过了头七便咽了气,萧承恩儿子儿媳还未下葬,又为他们办了丧,头发都白了一半。

 ……如今他也躺在那棺材里了。

 百官低着头,脚下的“金砖”光亮似镜,照的他们心中惭愧。

 陆寄风一身绯色武官的朝服,立在大殿中央,只有他抬着头,静静地看着龙椅上的皇帝,慢慢道:“自武安侯身亡,太后便一直病着,萧家有错,也有功,臣以为,这么些的功总能抵一次错。”

 群臣们垂着脑袋面面相觑。

 英国公突然提起太后,让他们想到皇上这些天一直不表态,是不是想轻罚武安侯,等着他们的台阶下?毕竟是太后选了还是宗室子的皇上坐了龙椅,皇上对太后一直很敬重,底下有了些骚动。

 武将那边也有人坐不住了,薛家一派的将领执着玉笏迈出来,不满道:

 “国公,西北可是死了整整五万人,阳和关外尸骨遍地啊!他萧承恩的命是命,那五万人的命就不是命了?这样未免有失公允!”

 陆寄风便回身,面无表情地看了那人一眼,那人原本大义凛然的话一下卡在了喉咙里,整张脸都憋的发红了。 

 英国公早些年在外打仗的时候还没这将领什么事呢,又坐到了权臣的位置,周身的气场过于冷然,只站在那就让四周静了下来。

 他只淡淡扬声:“他们是为了保家卫国而死,武安侯也是,若是戎马半生,战死沙场,还不能体面入葬,未免叫天下的将士们心寒。”

 元初帝一下握紧了扶手上的龙头,心中越发对坏他好是陆寄风怀恨在心。

 武安侯在军中还是有威望的,只不过兹事体大,见了那赵副将的下场,没人敢在皇上气头上求情,如今有英国公在前面挡着,还怕什么,一个武将率先跪下:“请皇上开恩!”

 他这一跪,另外几个武将也趁机跪下了,只有薛家一派的人左看右看不知该如何是好,文官中跪了几个忠臣,剩下喜欢阿谀奉承的也特意给皇上台阶下,一个接一个跪在地上,嘴里无一不喊着:“太后娘娘病重,经不起风浪了,请皇上开恩啊!”

 看着底下跪着的一个个蠢货,元初帝肺都要气炸了,历朝历代都注重孝道,这孝子的样子还是他摆出去给天下人看的,又不能说他不是为了太后,胸膛起伏,压下满腔不能发泄的怒火。

 “武安侯萧承恩,因急攻心切,率兵追出阳和关,至五万人遭敌全歼,念其战死,世代忠烈,罚食禄降为九百,收回几处赏赐的皇庄,退朝!”

 他拂袖而去,身后百官们都在喊着万岁万万岁。

 陆寄风也低下了头,拱手恭送,等人走了,他直起身。扭转了这么一件惊天大事,百官们都偷偷瞄他,他却像个没事人一样,荣辱不惊地整理了一下自己的衣袖,拿着笏板出了金銮殿。

 此事终于告一段落,武安侯下葬的仪式也可以开始准备了,侯府门口支了账房,收了各家的礼,下人们腰间扎着白布给来吊唁的客人端茶,英国公府的老管家陪着换了素服的萧钰招待客人,不管来的人是真心还是假意,都要到萧承恩灵位前上一炷香,香烟弥漫,整天都是和尚道士的念经声。

 停灵四十九日,该下葬了,各大幡儿立起来,一声“起棺!”,那具沉重的棺材吱嘎一声,离开了地面,萧钰心中猛地一空,他怀中抱着一个灵位,脚下仿佛长了钉子,不想走出侯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