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第3页)
无论是庙堂,还是千里之外的两江,陆寄风总是一副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模样,做什么都是不急不忙的,仿佛没有什么是他不擅长的,身上的成熟稳重也充满了阅历,对萧钰这个年纪的少年郎来说,无疑是一位需要令人敬仰的长辈。
萧钰听他说完也没表示要怎么做,只笑了笑,夸了陆寄风几句,和一旁的宋洪说了几句话,得到些指点,就要去接着练箭了。
一次不成就多练几次,他没想过再去麻烦义父。
萧良有些意外地看着他的身影,却没说什么别的,他和宋洪是要去书房和国公爷谈事的,碰巧经过这里,拱手告辞了萧钰,就和宋洪一起往书房去了。
“……商船已经启航了,新任总督也怕倭寇来犯,从王总兵那调了大半的人,王总兵说,他已经按照您的吩咐,再三向上面强调如今不是出海的好时机,若是出了事,还望国公替他美言几句。”
书房里一个鎏金麒麟香炉飘着白烟,闻起来像是安神用的香,陆寄风坐在椅子上垂着眸品茶,没说话。调走了大半的水师,倒是顾得住商船了,但死伤恐怕也不会少,他是拿得了朝廷海上贸易的嘉奖,出了事还能推脱到旁人头上,王康顺这个总兵恐怕就没那么辛运了,怪不得求到了他这里。
“那些地主豪绅可有什么异动。”
萧良调侃:“国公回京那日,他们就差没放在路边放鞭炮庆祝了,如今换了部堂,不知道待那位刘大人有多亲热,仿佛一家人一样,刘大人还以为是民风淳朴,高兴的酒都多饮了几杯。”
陆寄风听了就笑:“我断了人家的财路,也不怪招人记恨。”
沿海一带的走私猖獗,多有这些人的踪迹,也牵扯到了庙堂上,一些人仗着耕读传家,通过科举入朝为官,再官官相护,结成党羽,暗中走私一些丝绸武器到别的国家贩卖,以此谋利。
有了利益,来往的倭寇就变得多了,在海上抢不到东西便往岸上走,百姓们常遭到残害,陆寄风在位时就像一座大山压在那些人头顶,虽没真正对他们做什么,可两次清缴让他们血本无归,他这一走,这些人自然要关起门来庆祝。
“也不好让那位刘大人太过孤单,”陆寄风可没打算放过了这些人,给了他们一次机会,既然不想要,那便别要了,和颜悦色地说:
“既然他们相见恨晚,等商船回来了,选两个跳的欢的抄了家,陪刘大人下任吧。”
他蠢得陆寄风已经不想让他待在这个位置上了。
宋洪表情变得肃然,沉沉地应了一声,萧良也作揖称是,随后起身又笑了起来:“说起来,我们方才从练武场经过,还看见萧世子了。”
陆寄风眉梢微扬,等他继续说下去。
“世子弓箭上的功夫了得,勾的宋洪心里都痒痒。”他淡笑着,看了宋洪一眼。
“对,”宋洪什么也没察觉地就把萧良递过去的话接了过来,大大咧咧的:“不都说咱们世子是纨绔么,我还真没看出来,您没瞧见,那鹰一飞过来,速度快的惊人,往下扔了个苹果被他一箭就射中了,嗬,那气派!不愧是萧家的儿郎。”
萧良略有惋惜地摇头:“可惜力量上还有些不足,技巧也欠缺,若是有人指点能更精进些。”
“是啊,”宋洪也被他遗憾的语气弄得叹了口气,有些不太好意思:“世子倒是想问我来着,我哪儿能成,还不如来问国公呢,可不知道怎么,世子就没说话了,也没提这事了。”
“大概是不想麻烦国公吧。”萧良观察着陆寄风的神色,笑眯眯道。
陆寄风一言不发,神色也看不出什么,萧良只简单提起一两句便恭恭敬敬地和宋洪退下了,他独自在书房看了会儿书,喝了半杯茶,最终还是把书放下去,起身走出书房的门。
已经过了大半个时辰,练武场内的人还没离开,地上依然有着几支未被收起来的箭矢。
萧钰额上出了些汗,聚精会神地盯着前面的靶子,手臂已经渗出酸痛,他仍然不敢停下。
没有人给他时间慢慢成长,他必须尽快独立起来,到西北拼出一番功绩。
国公府比侯府还要清净,下人不多,平时也没什么人登门拜访,他就自己在外面,抽出箭,再举弓,只有一只挂在梁下叽叽喳喳的彩色鹦哥儿,和站在旁边的桩子上梳理羽毛的鹰陪着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