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第5页)
“姐,什么情况啊……好怪。”
“我也觉得,有点怪。”
看到龙凤胎站在那里咬耳朵,老苏赶忙说:“佳和,穗穗,快过来跟叔叔阿姨打个招呼。”
大人之间的寒暄无非就是贬低自己家孩子,夸赞别人家孩子,然后对方再用差不多的话术贬低夸赞回来。
龙凤胎被贬低的是学习,被夸赞的是长相,江延被夸赞的是学习,被贬低的是性格。
“大哥”“大嫂”说:“我们家江延怕生,胆子又小,见到人都不敢讲话的。”
姐弟俩有用眼神沟通的本事,苏佳和看向苏佳穗,瞪了下眼珠:他们说的是江延吗?
苏佳穗抿嘴:嗯……或许。
江延确实不太跟陌生人讲话,对熟人话也不多,他习惯把话都攒在肚子里,撮其要删其繁,等到关键时刻抽冷子似的蹦出那么一句,叫人听完能在嗓子眼沤一口陈年老血。
不过看他爸妈如此真诚,不像客套,倒是证明江延是个极其孝顺的人,再蔫坏也没坏到爸妈身上去。
聊了会天,孙女士便张罗着准备晚饭,“大嫂”赶紧进厨房帮忙,替孙女士和江姨打下手,这三个能言善道的女人一离开,“大哥”愈发拘谨了,好像不知道该跟老苏说什么。
老苏主动找话题:“老家那边今年收成还不错吧。”
“大哥”点头:“挺好的。”
老苏又道:“家里边是有地?”
“大哥”又点头:“有地,都卖出去了,一年卖个一两千块。”
老苏笑着说:“那你家地还挺多的,我家的一年才卖八百,留那么一两亩我父亲自己种着。”
老苏到底是生意人,有生意人的道行,三言两语就拉近了和“大哥”的距离,打开了“大哥”的话匣子,“大哥”也紧跟着提起自己过世的父亲,继而提到曾大病一场的岳母,他们家现阶段处境困难,就是为了给岳母治病。
“大哥”说:“钱没了还能再赚,人没了就什么都没了。”
老苏深以为然,看“大哥”的眼神也非常钦佩,毕竟“大哥”是下有小的穷苦人,通常穷苦人下有小就顾不得上有老了,何况这“老”还是毫无血缘关系的岳母,倾其所有且负债累累的为岳母治病,真是孝顺仁义。
没钱能白手起家,没文化也能寒门出贵子,可品行这东西不能凭空长出来,要靠耳濡目染,要靠潜移默化,是唯一可以代代相传的。
老苏铁了心,无论如何要让江延做他的女婿,要跟“大哥”“大嫂”结亲家。只是,他暂时做不了苏佳穗的主,更做不了江延的主,这件事还得从长计议。
虽是有从长计议的打算,但老苏心里俨然把“大哥”“大嫂”当成亲家,真心实意的为亲家考虑:“等小江上了大学,你们肩上的担子就轻了,不用老这么辛苦,有机会可以寻摸着做个小买卖。”
“上大学也是要钱的啊。”
“欸!凭小江的成绩,上大学还用钱,单单奖学金就够开销了。”
“大哥”听了这话不由欣慰,用力握了握儿子的手。
这天晚饭吃得很早,老苏拉着“大哥”喝了将近一瓶茅台,两个人酒量相当,简直像久别重逢的故友,都十分尽兴,一直到九点多孙女士才开车把夫妻俩送回去。
孙女士回到家时,老苏还没睡,美滋滋的在房间里哼歌,一首抒情的粤语歌,被他哼的歪七扭八,没有一句在调上。
孙女士关上房门,笑了一天的脸沉下来,扯了扯老苏的睡衣:“你怎么回事?”
“我怎么了?”
“你打什么算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