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4章 校场惊雷验利钝 君臣聚议拓新途(第3页)
“官家!您……您怎能亲自试射此等凶险之物!”李纲率先开口,语气中带着几分后怕和责备,“军国大事,皆系于陛下一身,万一有所闪失,则我大宋江山社稷何以为继!”
吴敏也急道:“官家,火器威力莫测,古来便有炸膛伤人之事。纵要查验,亦当由军中勇士或格致院匠人代劳,您万不可再亲身犯险!”
蔡懋和许翰也纷纷出言劝谏,言辞恳切。
赵桓看着这几位一脸担忧的肱骨之臣,心中涌过一阵暖流,却也有些无奈。
“诸卿美意,朕心领了。”赵桓抬手示意他们不必多礼,“朕不过是想亲身体验一番这‘突火枪’的实情,方能知其利弊,指导改进。方才已试射一发,并无大碍。诸卿且放宽心。”
他指着那杆突火枪,对李纲等人道:“诸卿也来看看此物。这便是我大宋军中所谓的‘火枪’,其威力如何,想必诸卿亦有所耳闻。”
李纲等人闻言,皆上前细观。他们虽是文臣,但身居高位,对军中武备自然不会一无所知。只是这“突火枪”的名声,确如吕颐浩所言,并不太好。
“官家,”李纲沉吟道,“此物臣亦略知一二。军中多言其虚有其表,中看不中用。若非情急,少有用之者。”
“正是如此。”赵桓点头道,“所以,朕今日召集格致院诸匠,便是要设法将其改进,使其成为我大宋真正的杀伐利器!”
他将方才与铁牛、楚材、沈括等人讨论的关于坚管、精药、圆弹、连发、转轮等改进方向,简要地向李纲等人叙述了一遍。
李纲等人听得是又惊又奇。坚管、精药、圆弹尚能理解,但这“转轮击发”、“连发火器”之说,简直是闻所未闻!
“官家,若真能制出此等连发火器,其威力之大,怕是远超神臂弩!”吴敏身为枢密使,对军事最为敏感,此刻已是双目放光。
“正是。”赵桓微微一笑,“所以,朕方才亲身试射,便是要找出其最根本的弊病所在。如今看来,这火药之力,乃是其一;管身之坚韧,乃是其二;弹丸之规整,乃是其三;装填与击发之便捷,乃是其四!”
他顿了顿,目光扫过众人,朗声道:“朕意已决,格致院日后当以此四者为主要攻关方向!铁牛主攻坚管冶炼,楚材主攻机巧构造,沈括兼顾弹丸规整与镜片打磨。吕卿,你需全力协调,务必让他们心无旁骛,早出成果!”
“臣领旨!”吕颐浩再次应道。
李纲等人见赵桓心意已决,且句句在理,亦不再多劝阻其亲自试验之事,转而对这新式火器的前景充满了期待。
“官家,”李纲拱手道,“若此等利器能成,则我大宋北伐大业,必将如虎添翼!”
赵桓微微颔首,心中却在思量另一个问题。这火药的威力不足,仅仅改进配比和研磨工艺,恐怕提升也有限。真正的瓶颈,或许还在于原料的纯度,尤其是那硝石的提纯……
他记得后世提纯硝石,似乎有一种“结晶法”或是“熬煮法”,只是具体细节,却又模糊不清了。
“看来,这火药的‘精炼’二字,还大有文章可做啊……”赵桓心中暗道,目光不自觉地又望向了那包颗粒粗疏的黑色火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