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196307出道马鞍山Cjz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78章 设计院偶遇贾雨穆(第2页)

根据地方志记载,在临江绝壁处发现明代"振衣千仞"摩崖石刻的明代原刻残迹,这一发现为后续1965年太白楼修缮工程提供了重要依据。考绿君子攀着藤蔓覆盖的古栈道,在距江面20米处的崖壁上,果然寻见半截"千仞"魏碑体刻痕。

江畔的锁溪河尚未进行生态治理,渔民仍沿用《望天门山》中描述的"孤帆"捕鱼方式:头戴箬笠的老渔夫立在翘头舢板上,用鸬鹚捕鱼的古老技艺,构成独特的江岸生活图景,恰有运煤船拉响汽笛,惊起芦苇丛中成群白鹭。

此时的采石矶仍是工业重镇马鞍山的文化地标。距离采石矶仅5公里的马鞍山钢铁公司轮毂厂工程建设正如火如荼,武汉冶金建设公司的技术员和工人,正在调试我国首套环形加热炉。

在三台阁远眺长江时,既能感受"天门中断楚江开"的诗意,又能望见江畔钢厂升腾的工业烟云——这种传统与现代的奇妙交织,成为特定时代的独特印记。

考绿君子将速写手册摊在明代古炮台上,笔尖在"工业地理"与"诗画山水"两个标题间来回游移,最终在速写画面写下:"当高炉的轮廓融入太白楼飞檐的剪影,我们正在见证文明的新旧嬗变"。

夕阳映着彩霞,考绿君子返回途中,忽然听闻惊叫呼救声。

考绿君子循声跑去,只见四个青年男生围住一名女生,拉拉扯扯。

“住手!”考绿君子大喝一声。

四个青年男生猛然一惊松手,女生乘机摆脱,躲于考绿君子身后。

男生甲见只有考绿君子一人,依仗人多势众,猖獗叫嚣道:“哪里钻出来的赖皮,敢坏小爷们的好事!”

考绿君子扫视四人,观察环境,见不远处,有个公共交通汽车站,车站旁有几个等候公交车的人群,当跑向车站,可解身单力薄之危,悄声嘱咐身后女生:“我数到一、二、三时,你撒腿跑向车站。”

“就你们四个小痞子!还入不得爷们的法眼,闪开!”考绿君子厉声说道。

男生乙用大拇指,指了指丙:“我们老大在这儿呢,哪容得你小子吆三喝六!坏我们好事!”

考绿君子对身后女生眼神做了一个准备的示意,说:“小瘪三,你们还来劲了,我数到三,再不闪开,后果自负!”不经意间瞥见身后女生耳垂上淡青的胎记:“一……二……三!”三声刚落,不等甲、乙、丙、丁四人反应,考绿君子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左掌向乙面部急速扑去,成太极拳高探马势;左脚前踏半步,右腿跟蹬,集全身之力,右拳如闪电般猛击丙的下颌!用的是拳击的右直拳招式。本来左掌是虚掌,旨在引开丙的注意,出其不意出右拳猛击老大,是指东打西的战法,丙自是应声倒地,想不到乙不经打,左是虚掌竟然也打得乙东倒西歪。

身后的女生本应趁机就跑,不知为何却愣住了。考绿君子见状,急忙拉着她跑向公交车站,恰好一辆公交车驶来,他也不管是几路车,先将女生推上车。车子启动,车门刚刚要关上,考绿君子跟跑几步,一跃而从门缝挤入,也跳上了公交车。

看着向公交车追来的骂骂咧咧的四个小混混,考绿君子调皮地招了招手。

女生惊魂未定,颤颤巍巍一个劲地说:“谢谢!谢谢!”

“不客气,不用谢,不用谢。”考绿君子问:“你家在哪里?要不要我送你回家?”

“在市里。不需要了,已经安全了。”

这辆公交正好是直接开往市区的,确认了在公交车上还是比较安全的,考绿君子乘坐到雨山站下车,回到工地宿舍。

……

因为当时匆匆上车下车,两人并没有互相询问姓名,之后也再无交集。

所以当贾雨穆说“我是贾雨穆!马鞍山……贾雨穆!”

时,考绿君子自然是不明就里。

当瞥见她耳垂上淡青的胎记时记忆才被唤醒。

“你怎么又从马鞍山跑到重庆来了?”

“你怎么又从马鞍山跑到重庆来了?”贾雨穆不正面回答,却直接用我的话反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