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196307出道马鞍山Cjz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86章 马店夜宿赶集萝卜缨救急移营刘家湖(第6页)

我本想说病确实是真的,但是考虑到这个病对于当时来说都忌讳如深,我的邻居,也是我中学的同学,就因为不堪世俗压力忧伤郁结而自杀。姐姐告诉我,这个病其实会随着年龄的增长20岁后会自愈。我忍了忍还是选取了转移话题:“第二,从我们宿营的学校住地到刘家湖挖萝的地方,路途往返得三个来小时,既消耗体力又影响效率。”

我们每天都要背着沉重的工具和水壶,穿过蜿蜒的小路,跨过几条小溪,才能到达目的地。

这段路程不仅漫长而且艰辛,尤其是在严寒的的冬季,上班时走的急了,汗水浸透了衣服,冷风一吹,一个寒战,活还没干,就把人搞得疲惫不堪。

下班时,大家拖着疲惫的身子,还要走一个半小时的路程回到驻地,也确实受不了。

这样的往返不仅耗费了我们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也大大降低了我们的工作效率。

“嗯,我也是这样想的,学校条件不错,又不花钱,就是路程太远。”谭生活说。

他一边说,一边用手擦去额头上的汗水,显然对这段漫长的路程感到十分苦恼。

李组织也表示赞同:“这个倒是。那附近又没有学校,也没有招待所,说了也白说。”

他环顾四周,看着同学们疲惫的面容,知道大家都对这段路程感到厌烦。

“回来的路上我做了一个调查研究,在湖边有一家农户,距离我们挖萝卜的地方很近,他们家有个闲置的菜棚,收拾一下就可以住宿,条件是每天2毛钱。”我把我了解的情况作了个简单的介绍。我详细描述了那家农户的位置,以及如何利用那个闲置的菜棚来改善我们的住宿条件。

“那挺好。我说怎么你回来晚了呢,原来去了解情况去了。李组织你的意见怎么样?”谭生活高兴地说。他的眼中闪烁着希望的光芒,显然对这个提议感到非常兴奋。

李组织:“晚上大家讨论讨论,看大家的意见吧。”

他沉思了一会儿,然后提出了一个建议,认为应该让所有人都参与讨论,共同决定是否移营。

晚饭后,大家集中起来。我把情况作了个简单的介绍,起初李组织和另外两个同学有点异议,在学校我们可以睡在桌子上,在农户只能在地上铺上芦苇稻草席地而卧,两相比较,住宿条件云泥之别。

我详细解释了虽然条件简陋,但我们可以自己动手改善环境,比如用稻草和树枝搭建简易的床铺,用油布遮挡风雨,甚至还可以利用空闲时间美化一下环境,让那里变得更有家的感觉。再说也就十来天,咬咬牙也就过去了。

经过利弊权衡的反复讨论,大家认为能节约往返三四个小时的路程时间,还是值得的,很快就统一了认识。

我们意识到,虽然住宿条件有所下降,但节省下来的时间可以用来休息和提高工作效率,这对我们的整体任务完成还是有利的。

最终,我们决定移营刘家湖。这个决定让大家都感到兴奋,因为这意味着我们可以有更多的时间来完成任务,同时也能够减轻每天往返的体力消耗。我们开始动手收拾行李,准备第二天一早,就搬到新的住处。虽然前方的路途依然充满挑战,但至少我们已经找到了一条更有效率的途径。

……

看着静静听着的程自庸科长,考绿君子忽然停住:“不好意思,太啰嗦了,不说了。”

“说,接着说,不啰嗦,说的挺好。”

计划科程自庸科长饶有兴致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