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196307出道马鞍山Cjz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97章 铁轨下的暗战1973年技术突围与身份迷局-2(第2页)

我明白,我必须将这些珍贵的经验和教训,通过文字的形式,准确无误地传达给更多的人。

这不仅是对过去工作的总结,更是对未来工作的指引。

这份总结,将成为我们团队精神的象征,成为推动行业发展的重要力量。

而科学技术正是这样一步一个脚印走过来的。

“好吧,我来写。”我带着明显的不情愿,勉强答应了这个任务。

……

经过数日的熬夜和反复修改,我终于完成了总结稿的撰写。在文中,我详细描述了今年年初,运动如何在我们单位如火如荼地展开,……极大地激发了工人阶级的社会主义积极性,解放了思想,破除了迷信。我们还特别组织了由工人、干部和技术人员组成的三结合小组,充分发挥了集体的智慧和力量,共同攻克技术难题,推动了生产效率的显着提升。

在总结中,我详细记录了小组成员如何集思广益,通过技术革新和工艺改进,成功解决了长期困扰我们的生产瓶颈问题。例如,我们改进了某关键设备的操作流程,使得生产效率提高了20;我们还研发了一种新型材料,不仅降低了成本,还提高了产品的质量。这些成果的取得,都离不开三结合小组成员的共同努力和创新精神。

然而,当我满怀信心地将这份总结稿交到晁雪理手中时,他的反应却出乎我的意料。他快速浏览了一遍,眉头紧锁,随即毫不留情地驳回了我的稿件:“这不行,我要的是技术总结,不是空话大话的文章!”他语气坚定,显然对我的稿件不满意。晁雪理接着强调:“我再说一遍,我要的是技术文献,是能供技术推广应用的技术资料!”

我站在那里,心中五味杂陈。我意识到,我需要重新审视我的态度,确保下一次提交的成果能够真正满足晁雪理的要求,体现出我们团队在技术领域的实际进步和创新成果。

……

后来,宋专家找我谈话说:“晁雪理的要求没错,抽时间写写,认真总结,认真写。现在,技术总结可能派不上什么用场。相信我,用不了多长时间肯定是有用的!”

我写了技术总结《水平爆扩穿洞推管法施工》,认真地写了!交给晁雪理,晁雪理满意地笑了。这是我的不仅为不开槽施工领域提供了宝贵的实践经验,还提供了详实的应用数据、技术参考和创新思路。

紧接着,“冶金建筑”编辑部来函告知,该文已经在《冶金建筑(现名:工业建筑)》1974年12月15日又被收录进《冶金建筑技术革新展览会资料选编》。

1977年,它更是被冶金部录入《冶金基建系统重大科学技术成果选编》。

这一系列的成就,不仅为我个人的职业生涯增添了光彩,更重要的是,它为整个行业的发展贡献了力量。

每当回想起宋专家的那番话,我都会感到无比的欣慰和自豪。正是他的远见卓识和鼓励,让我在技术总结的道路上迈出了坚实而有力的一步。

行文至此,本该结束。43年时间的风化磨削,一切都将风轻云淡褪变逝去,……

唯独那个“从专家论证,方案编制到现场施工,一直有一个人,开会时他从不发言,只是默默听取,静静记录。现场施工时,他同样不吱声,只是跟踪观察。”的那个人——晁雪理老师,在我的脑海里日久弥新,更加鲜活地腾挪跳跃,是他辛勤地默默地耕耘,赋予了《水平爆扩穿洞推管法施工》的技术生命!

1974年底,我转战武钢“一米七”,继而东进“宝钢建设”,地处长江上(游)下(游),天各东西,再也没有见到晁老师雪理先生。晁老师现今可好?考绿君子为您祈福安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