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196307出道马鞍山Cjz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98章 三线记忆1974重返武钢1700的密令(第3页)

1972年8月11日,是值得中国当代钢铁工业永远纪念的日子。这一天,毛泽东主席在《关于进口‘一米七’轧板机问题的报告》上,庄重地写下了‘为了赶速度拟同意进口’的指示,揭开了‘一米七’筹建工作的序幕。

“‘为了赶速度……’

什么速度?”

那时讲的速度,其实就是我国在国际上的差距。现在讲差距,看看gdp[国内生产总值(gdp=gross

dostic

product)就可以知道个大概了。

但是1972年,我们还没有gdp的概念。那时对国民经济核算,源于前苏联与计划经济相配套的物质产品平衡表体系ps(syste

of

ateral

product

bance,ps)

讲的是实物量,讲工业就看钢产量!

那时(1971年),我们的钢产量2132万吨,与1949年建国16万吨相比,已经是火箭速度,快得不得了了!但是也只相当于美国60年前(1910年)的水平,与世界发达国家差距60年!

五洲震荡,风雷激荡!

中苏关系恶化后,七里沁岛、珍宝岛等地武装摩擦频发,苏军屡屡越界挑衅……苏联陈兵百万,剑拔弩张,战争一触即发,其甚至妄图对中国的罗布泊核基地实施“外科手术式打击”;……

联美制苏,乒乓外交,中美破冰!1972

2

月,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在美国承认“一个中国”原则的基础上,中美关系实现正常化,长达

20

余年的敌对状态终告结束。

随着中美关系的改善,中国陆续跟多个欧洲国家建交。

1972年9月日本首相田中角荣来华访问,中日邦交正常化。

中央审时度势,开始向西方国家微微开启国门。

为了加快经济建设速度,中央决定在年内引进一批国外的先进技术设备,其中包括13套大型化肥设备、4套大型化纤设备、3套石油化工设备、17米轧机等,共计外汇43亿美元,所以称为‘43’方案。

其中,17米轧机身价最高,不计国内配套设施,引进费用6亿美元,约合40亿元人民币。是‘43’方案重中之重的1号工程!

经党中央、国务院权衡再三,1972年8月16日决定武钢原‘双400万’配套的国产17米轧机工程改由从国外引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