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0章 借来的皮鞋与日本专家外事会议(第2页)
而立之年投身冶金建设,最称意的行头,不过双军绿色胶底解放鞋,晴能踏碎日影,雨可劈开涟漪,却始终与锃亮皮靴隔着一道无形的藩篱。
当借履之言初吐,亲朋邻里皆怔忡相顾,仿佛听闻借取三魂七魄般惊异。我将掌心贴于胸臆起誓:"暂借两日辰光,定当完璧归来。"众人翻箱倒柜,皮尺丈量间方知,那些躺在木匣鞋柜里的履具,竟无一双能盛下我经年跋涉的脚掌尺码。
正好我弟弟来看我:“借鞋?”我弟弟在企业公司工作,他们公司距离我家不远,平日时常走动。
“是的。”考绿君子把参加外事会议,要求衣着整洁,领导特别嘱咐要穿皮鞋,告诉他。
领导强调:“外事无小事,军容如战旗!穿着整齐点、干净点……把皮鞋擦亮点!……”
弟弟突然一拍大腿,自制的木凳发出闷响:“嗨,早点给我说呀,我有。正好有双新的,连鞋楦都还没拆,还在鞋盒里养着呢。我俩鞋的尺码一样,都是42码。等着,我这就给你取来。”
他起身时带起一阵风,袖口掠过茶几上冒着热气的开水,泛起细碎的银色涟漪。
这是弟弟准备结婚当新郎官用的皮鞋,弟弟郑重捧出时,还沾着婚庆用的大红金粉。我毫不推辞地套上,试了试还好,鞋楦刚抽出的皮革还带着定型时的冷硬,脚掌陷入云朵般绵软的胶垫。常年赤足造就的宽厚脚掌在牛皮里蜷成团,脚趾隔着鞋袜在鞋头挤成扇贝纹——倒像我当年背他蹚过雨季小河时,他蜷在我背上的脚趾形状。
[2]▄抽烟
会议在红钢城武钢老专家招待所会议室举行。
这里在专家招待所前面加上了个“老”字,是因为新的专家招待所正在建设中。
老专家招待所红墙、红砖、红瓦、红屋顶、带点俄罗斯风情的红房子,以前是一个荒凉的叫做蒋家墩的小渔村,
卖瓜学商和暑假打工,曾经来过。
上世纪50年代苏联支援武钢建设,留下了这片独具特色的建筑群,于是便有了一个颇有视觉冲击的名字——红钢城。
我跟随伍总进入会议室,张目四顾,雪白的墙壁上挂了一个挂钟,宽大明亮的玻璃窗,会议桌上洁白无瑕的白布桌布覆盖,地下铺着暗红色的地毯……真有点刘姥姥进大观园得感觉。
这时,我才明白漆经理为什么嘱咐要我穿戴整洁,皮鞋擦亮点。要不然,我那满是泥泞的解放鞋和工作服非得把桌布地毯蹭得一塌糊涂!
我和伍总在服务人员的指引下,在前排指定的位置坐下,臀下软软的,我悄悄揭开椅子角的罩布,原来椅面是海绵的。
墙上挂了一块幕布。我指作一台像是放映机似的设备问伍总:“那玩意是啥的?今天还要招待我们看电影?”
伍总笑了笑:“那是投影仪,是等会儿,日本专家播放技术数据用幻灯片时用的。”
因为是早春,还有点春寒料峭,窗户紧闭,会议室里,有点烟雾,是其他参会人员在抽烟聊天。我看桌子上摆有漂亮的烟盒、烟缸和打火机,抽出一根烟递给伍总。
伍总摇摇手:“你抽吧,我咽喉有点发炎,我不抽。”我把烟准备放回烟盒,发现,这烟和我们平时抽的烟不一样。我仔细看去,这烟分两段白色烟体长55,吸烟嘴是蛋黄色的长30,十分精致。
看着考绿君子饶有兴趣的样子,伍总说:“那叫过滤嘴。”
我好奇地问:“那就是说,尼古丁会被过滤掉?”
伍总:“那,我还说不准。”
我看烟体上印的商标是英文:“伍总,这是什么烟?”
伍总看了看说:“这是日本生产的进口烟,也许是日本专家带进来的吧。”
伍总见我把烟放回烟盒说:“机会难得,抽一颗,尝尝味道。”
坐在我旁边的一位技术员抽出一支烟递给我:“抽吧,味道挺正的,不抽白不抽,反正不花钱!关键是,这是进口配额烟,你想买都没地方买!只有外招才有。”他说着,回首四顾看了看,趁人不备,往衣兜里塞了几根烟。
看着这么精致的香烟,勾得我心里痒痒的,既然伍总让我抽,那也算是领导批准我抽的,我接过烟,理所当然,兴致勃勃抽起来。
虽然我对香烟的评品水平很差,但是,那滋味,那感觉,就是不一样,抽了一支又一支,吞云吐雾,自我陶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