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饮食男女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156章 嫂子对不起你(第4页)

娄父的那台伏尔加24都闲置了,就是嫌弃汽油不方便,虽然李学武给过他几次汽油票,可老跟李学武拿也是不好意思的。

最后那台车直接放在了俱乐部里当公车用了。

跟娄父一样想法的还有其他几家,这个时候倒大方起来了,金子都花了,车算个屁啊。

当初一起买的,清一水的伏尔加24,李学武还用来当接亲婚车来着,现在全都停在俱乐部停车场。

每天赵老四都会从那边过一趟,昂首挺胸的,想着有一天自己也能坐上大轿车。

大轿车是好,可都是进口的,这个时期国内能不能产小轿车?

能,魔都不就开始量产了嘛,还成为现在公务车的主要供应商了。

可那么一个厂子能生产多少台车,怎么可能满足得了国内这么大的需求市场呢。

所以啊,现在解决了用油难的问题,造车难又提上日程了。

李学武开着车,随着车流行驶着,眼睛却是看着左右的车辆,脑子里想着汽车的事。

让他开矿采石油他做不到,可轧钢厂啊,什么工业设备没有,造车很困难嘛?

夏中全每次被他问的时候都说快了快了,正在攻克,可三个多月过去了,发动机的问题还是没有解决。

发动机的问题不解决,汽车工业的其他项目就没必要进行了。

这个时候可没有零部件装配的条件,汽车制造厂生产一台汽车,连特么螺丝钉都得自己造。

为啥?

这个时候不讲究配套和集成,讲究的是自力更生。

老子是造车的,还能让你个造螺丝的给为难住?

所以这个时候的造车成本极为高昂,所有零部件都需要开项目来造,造一批换一批,也就是后世所发现的,补充零件有的时候不能用的问题。

为啥都找同批次的,就是因为一台机器,换了几个项目后,再回来造

嫂子对不起你

现在单位集体出任务怎么出?

一般都是大卡车,后面罩个棚子,冬夏都这样,轰隆隆的开过去了。

路上也不是没有面包车,十多年前就跟波兰引进了一批zsd

nysa

501车型的面包车,不过引进的很少,可能跟外汇和价格有关系。

既然小皮卡都造了,那载人面包车也是要造的。

普通的车型设计成2-3-3-3座位,挤一挤整好坐十一个人。

高档的车型设计成2-2-3座位,乘坐舒适,能坐七个人。

三种车型定位,李学武想的很明白,这个时候轧钢厂想要造车,只能造正经汽车厂不造的,或者没想到要造的车型。

否则零基础起步的轧钢厂还没等造出来呢,先饿死了。

面包车现在没人造,小皮卡没人造,吉普车有人造,可轧钢厂的车可以从价格和配置上争一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