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1章 文化衫(第5页)
婚后也是没接婆婆的账本和钥匙,想着小叔子也上了大学,二小叔子还在外面当兵,公公婆婆岁数都不大,再等等。
她想的是,但凡二小叔子和小叔子有一个张罗着继承家业或者提出要给公公婆婆养老,那她和李学文就搬出去住。…
哪怕是住学校里的宿舍也不想在家里挤的。
可谁能想得到呢,计划没有变化快,原来预想着的家里会很挤,向对门那样挤得走不开身的,可才不到半年时间,在这院里他们家就有了四五处房产。
这会儿住吧,打扑嘞住都住不过来了,二小叔子更是在结婚后就搬出去了,留下三处房产在这院里空着。
现在可倒好了,兜兜转转,在家里住着的人都凑不够一间屋子的一铺炕了。
她和李学文在学校还有个分到手的住房空着呢,现在也没法过去住,以前担心的房子问题现在倒成了累赘。
环境的变换自然决定了观念的转变,赵雅芳逐渐的也对养老和当家这件事不再抵触和推辞,婆婆给了钥匙和账本她都接了,算是正式的成了管家媳妇。
说起来这就是个传统的习俗和仪式感罢了,李家能有多少钱,能有多少移动资产李学武还不知道?
甭问,他们家可没有娄家的那种传世翡翠手镯,更没有什么金银古董啥的,就是日常的工资和票据。
账本是要有的,京城无论大小家庭,是穷的,是富的,是人多的,是人少的,基本上家家都有本账。
记录了本月领工资几何,上个月盈余几何,欠款几何,本月按日花费均会登记在本册上,以供反思核对。
买钢笔,订杂志了,修鞋了,买菜了,都得登记,出一笔进一笔,老百姓的日子都在账本上呢。
管家的媳妇儿管账管钱,她说这个能买,那就能买,她说账上这个月的生活费都不够了,不能买,那就是不能买。
男人和家里其他人只管着挣钱和提出要求就是了,至于花钱和买东西都得经管家媳妇儿手。
在早这个权限也是给刚过门的主家媳妇儿管的,一直管到自己闺女十三四了,懂事了,就得带着闺女学着管家了。
无论闺女出阁与否,大儿媳妇儿一进门,这钱库的钥匙和账本就得从婆婆手里交到新媳妇儿的手里。
没有时间缓和,一般就是新婚
文化衫
公公能打骂儿子,但不能打骂儿媳妇儿,儿媳妇儿能跟婆婆斗气斗嘴,却是不能跟公公开牙骂街。
两个人都是互相尊重着,这事情倒是好商量了,倒是好做决定了。
要不怎么说传统的并不一定是糟粕,有时候是有一些大道理在这里面的。
李家现在除了李学才没上班挣工资,就只有刘茵和老太太是不赚钱的了。
可刘茵要做家务,老太太要照顾儿孙,都有各自年龄到了应该做的职责。
钱匣子里本应该还有李雪一份工资的,可赵雅芳自己结婚后都被婆婆允了自己管工资,现在怎么会跟小姑子要生活费呢。
也没等婆婆开口说话,赵雅芳早在李雪上班后就跟婆婆说了,小姑子未来还要找婆家,公婆应给的嫁妆不算,哥哥嫂子给的陪嫁另说,她自己的工资自己收着,算是体己钱。
普通人家这体己钱不是这么算的,姑娘上班了也要给家里交生活费了,跟小子是一样的,吃一顿饭,给一顿的钱。
交了生活费以后,姑娘自己定,是不是要给父母一些养老钱,或者叫孝敬钱,剩下的才叫体己钱。
似是李家这般要姑娘吃家里的,用家里的,生活费不用交,工资自己全收着的,那真是不多见的。
许是婆婆厉害的,抓着钱匣子和账本不松手的那个才能这么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