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5章 交锋(第7页)
谈判讲究的是一个节奏和矛盾问题,这里不是辩论赛,没必要打嘴仗。
司力同点点头,看向轧钢厂众人问道:“请轧钢厂的同志解释一下三七分成的利益和人事分配比吧,我对这个比较意外”。
说完看了看自己的笔记本,随后抬起头盯着李学武说道:“我记得以前的合作方案上,可是对半分成啊”。
“确实是这样的”
苟自荣微笑着点了点头,随即开口道:“正因为有着前两次的建厂失败教训,这一次我们慎重研究,多次组织讨论后,修改和完善了合作方案”。
有负责人在他的示意下将一摞合作方案递交到了对方的一边。
对面的办公人员快速地将这些文件分发到了他们领导手中。
在化工厂领导看着合作方案的同时,苟自荣也就手里的最新合作方案做出了解释说明。
“首先是管理制度的改变,摒弃以往的分厂负责制度,去掉限制条件,打破技术合作壁垒,以管理处—车间—生产组的形式进行生产管理”
“其次是技术参股制度的改变,所有车间技术应用全部依托于产品生产需要,按照技术投入比例进行技术盈利分成”
…
苟自荣认真地看着对方说道:“比如包装车间,需要轧钢厂的技术、玻璃厂的技术”
“那么该车间所生产的产品就由这两家按技术投入比例进行技术盈利分成”。
苟自荣低下头看着手里的方案继续介绍道:“人事参股制度的改变依托于技术和管理制度的改变而有了新的变化”。
“在技术参股车间,人事分配需要按照七比三的比例进行配置,也就是说,轧钢厂出七个人,其他工厂出三个人”
“这里我要特别的解释一下”
苟自荣抬起头,看向要说话的司力同,主动说出了他想知道的这个点。
“轧钢厂提供场地、提供厂房、提供电力、火力,以及其他所有工业生产的必备条件的前提下!”
“还提供了产品的订单、运输、销售等等一系列的问题”
苟自荣放在桌子上的手微微张开,看向对方问道:“技术入股的合作方只需要提供生产设备和前期的技术工人,就可以享受三成的人事配比福利,不正常嘛?”
这话问的可真嚣张啊,不知道的还以为这里是轧钢厂的会议室,化工厂的人求着来合作的。
司力同也是在他抛出这个问题后,皱起了眉头,道:“可是你要知道生产设备和技术工人的价值在产品价值中的占比”。
说完微微昂着头,道:“没有设备和工人,就没有好的产品”。
“这话是一定的”
苟自荣也是严肃着表情,道:“没有设备和工人就造不出产品来!”
“但设备和工人并不是绝对的条件,设备可以买,工人可以教,轧钢厂都不是全国独一份呢,我们可不敢说没了轧钢厂,全国用不上白铁皮!”
“呵呵,火气不要这么大嘛”
白长民轻笑着看了苟自荣和李学武一眼,随即说道:“技术和设备确实不是限制生产的必要条件,但合作是嘛”。
“这是当然的”
李学武微笑起来好眯着眼睛,有点像狐狸,又像饿狼。
“我们要生产技术完全可以去京城机械厂订购一批机械回来自己搞生产嘛,是不是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