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饮食男女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292章 民族的,才是特色的(第7页)

论人才市场,这里说是工业之都,是全国基地也不为过。

限制条件还是地域风气。

这里的人习惯于大这个字了,机器要最大的,产值要最高的,厂区要建大的,什么都是大的。

就连这里的人都是长得人高马大的,后世你看买大型越野车的,还是东北的多。

东北爷们走出来,没经历过社会毒打,或者早就麻醉了这种毒打的都是张口闭口挣大钱,小钱儿看不上。

什么叫地域风气,这就是!

看得明白的东北人都往外面跑,饭店、澡堂子、司机,甚至是……

还什么大不大的,只要能赚钱就行,能活着养家就行。

吃得亏多了,再回头看小商品经济,他们服不服?

关里人都精,这句老话常年说,常年在嘴边上挂着,可就不往心里去。

直到都失去了,才懂得珍惜。

李学武就是要在钢城,这块类似于义乌的地块做一番小商品经济。

相比于当地企业的思维僵化,他对小商品经济的掌控力度更有“先见之明”。

走义乌的路,让义乌无路可走嘛~

哪怕是因为地域风气限制,走不过历史的惯性,李学武也要成就一番东北的事业。

大不了提起几年开始走!

义乌那边现在可能已经有划船经济了,但绝对不大。

钢城现在有连接津门及港城的渠道,必然要走的快一些。

这块肥沃的土地只缺少一个证明自己的机会,在不断流失资源和人才支援全国的情况下,依旧是老大哥有其必然的历史地位。

现在做厨房厨具,做水杯挂具,做五金工具,未来是要做儿童玩具、生活器具的。

李学武在跟李怀德和景玉农讨论联合三产企业的时候就说过,不要大而全,甚至连完整的管理班子都不要。

就要它的生产能力,设计和规划交给统一的研究所,管理交给管理中心,省却一切麻烦。

为啥?

如果有一天这个产品不被市场接受了,那轧钢厂也不用背负厂区报废的损失。

大不了换一种商品继续生产,小车间有着灵活多变的转变空间。

只要在轧钢厂庞大的资源和支持下,这些孵化出来的小厂子能迸发出惊人的生产力。

在钢城的生产基地里发展思路依旧是这样的。

为什么没有汽车全套生产车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