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饮食男女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314章 坑(第7页)

李学武抽完最后一口,将烟头按灭在了烟灰缸里,道:“咱们要投建的不是一条生产线,而是一个产业集群,几十条生产线的那种”

“还有,咱们要地投产建设,东西都在他们地头上,他们怕什么贷款啊,我这还没提免税支持企业的事呢”

“甭跟他们客气,就问一个保守估计两万工人的大厂他们钢城要不要?!”

“要,给地、给钱、给人!”

“不要!我们就去津门谈!”

李学武故意说着威胁的话:“您就说津门距离京城近,方便轧钢厂产业布局,也方便出货”

“就因为咱们的炼钢厂在钢城,想要加快完成全厂范围内的工业体系建设,所以才选钢城的”。

“你是真打算一分钱都不出?”

董文学听着学生尖酸刻薄的话也是挠头,无奈地说道:“照你这么干,咱们的人缘早晚都得耗尽了~”

“得了吧~我还不知道您的~”

李学武笑着打趣道:“他们就欺负您谦谦君子,不愿意跟他们一般见识了”

“反正咱们的条件已经提了,只要满足了,咱们就开始干活,先在钢城以及周边城市招他两千人钓钓鱼!”

李学武笑着拍了拍桌子,道:“我就不信钢城的领导看见这个情况能不着急!”

“呵呵~”

董文学也是在电话里轻笑出声,笑着夸他这招有奇效。

很明显的,一个产业集群的落户,必然带来一定的工业人才虹吸现象。

你要说是人力旋涡也成,反正都是一个意思。

这两千人的饵料撒下去,轧钢厂再卡一下初中毕业的硬性条件,看到时候谁着急。

你钢城不努力,可能就会吸引来其他大鲨鱼。

各城市对待人才的管控那是很敏感的,钢城出现旋涡,其他城市的待业青年必然要涌过来。

到时候人家主动请了轧钢厂过去建厂,岂不是能解决更多的待业青年就业难题?

这叫逆向思维,钓了钢城,还要给对方危机感。

反正李学武在电话里跟董文学说明白了,电子工业基地是一定要搞的。

基建部分的投资很大,轧钢厂自己拿也能拿的出来,可对明年的其他项目发展不利。

所以与其看着财务那边挤不出来多少,倒不如一分钱都不要轧钢厂的,直接从地方手里解决这个问题。

反正这些钱砸下去,也是在钢城听响的。

包括基建工人、建材、税收等等,都会留在钢城,他们有啥不愿意的。

现在就看谁沉得住气,谁的阴招更损了。

在耍坏这一方面,李学武从来不让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