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8章 孔夫子搬家(第9页)
李怀德有多狠,今天在场的很多干部都心有感触。
有的人前些天接受了组织谈话,还以为是要进步的,没想到今天听到的消息是退步和让步。
在大会以前,他们都没有听到风声,这在以往的人事调整工作中是很罕见的。
你当他们是自愿的?
当然不是,可他们不敢说,更不敢闹,为啥?
因为就在上个月开始的监察整顿工作中,很多人都被调查了。
监察权原本独立时是在监察处手里,是在纪监主管范围内。
当时行使监察权的时候有些被动,甚至是限制。
但在部门何并之后,由保卫组主管新的监察处,针对干部的监察工作变的主动了起来。
尤其是协调保卫处和其他部门执行调查工作时,更没有了限制和制约。
这还是在李学武的管理时期呢,如果换一个人上去,很多人都要担忧保卫组会不会变成“锦衣卫”。
当然了,也正是因为有李学武在,所以厂干部职工对调查结果都是很信服的。
李学武如果想要办你,是不会兜圈子的,既然是调查了,也有结果了,那一定是那个人有错误的。
不然你看当初倒霉的那个副厂长,是李学武从车里拽出来的,他们哪里有这个待遇。
谁也不知道监察查到了什么,谁也不敢保证自己清如水、明如镜。
所以当保卫组的监察整顿工作还没有完成的时候,干部人事调整方案出来了,你敢闹?
这年月,你就是往家里拿了些茶叶和超额福利都算是错误的,谁敢保证谨小慎微一辈子啊。
李怀德对现场干部的反应很满意,尤其是意外和惊喜的青年干部,在望向他的目光里都带着如遇明主的神采了。
在讲究资历和岁数的时代中,勇于提拔年轻干部到重要岗位上,是需要胆识的。
看人要准,用人要稳,调人要狠。
李怀德当然不敢保证自己不会出纰漏,但他是把岗位和名单充分征求了所有人的意见,根据保卫组和人事处做出的综合调查做出的决定。
这些干部更年轻,更有憧憬,更有力度,在推动和执行过程中更坚决地拥护他和认同他。
尤其是在集团化目标的关键时期,李怀德更信任这些年轻人,也不得不信任他们。
相比于那些老油子,他已经厌倦了妥协和微操,更希望在培养出一批似李学武这样的年轻干部,来实现管理层的年轻化。
这样做的好处便是年轻人的上升渠道被打通,有很多的人参与到管理和建设中来。
思想僵化的干部被撤换掉,有了重新调整和学习的时间和过程,更是减少了中层干部对工作执行力的阻碍。
对上面的压力也有所减轻,尤其是四个正处级、五个副处级干部或是退休、或是退至二线的决定,更是减缓了同级别的进步压力。
人事调整命令的宣布,让现场出现了死一般的沉寂,而在沉寂过后,随着谷维洁的讲话结束,从年轻人手里响起了更为热烈的掌声。
这象征着李怀德已经掌握了年轻干部,以及更年轻一代的心。
谁掌握了未来,谁就影响了现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