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0章 更狠一点,直接回炉(第5页)
造船厂的会议刚开完,李学武站在会议室门口跟主管工艺设计的总设计师交代着注意事项。
因为八千多人的劳动队加入,这个时候的人干活都肯卖力气,所以建设速度一下子就提升起来了。
按照正常的工期预算,造船厂基础建设工程至少要到今年的九月份才能竣工。
但现在才五月份,也就是说,整体工期虽然有施工和建筑机械的大面积使用的因素,可提前了四个月,还是能看出人多力量大啊。
当初甩下这些人用火车运送去营城和钢城的时候,红星厂可是费了好大的力气才协调开。
现在实际的效果显现出来了,这些人在后期的基础工程建设中能发挥出多少力量真是让李学武拭目以待了。
机械早就运抵营城,该进车间的进车间,该上船坞的上船坞,现在基础建设竣工,下一步就是调试和安装机械,进行后续工作。
在这期间,建筑队不会停工,继续抢工期,在上秋封冻以前将受温度影响的工程再进一步推进。
包括新建项目的地基工程、新的船坞等等,活总是忙不过来。
李学武在京城,坐镇红星厂,自然是不用替徐斯年操心如何施工和管理造船厂的问题。
他协调给工程师和委办人员的是工程工作,也是人事工作。
李怀德找的关系,托到了一机部,要从江南造船厂交流一些人来,帮助营城造船厂造大货船。
更狠一点,直接回炉
是的,补偿协议中设备和技术的钱有一部分已经被万吨级货船冲抵了,自然是要通过资金手段来进行贸易。
双方各有制约,船价不会太离谱,否则人家的商品定价也会离谱。
估计是对目前内地的形势有所担忧,外事馆给出的建议是快速回笼投资,加大项目投入。
这么说并不冲突,毕竟圣塔雅集团给出的技术和设备并没有说是新的,或者是最先进的。
目前欧洲工业正在遭受波折,工厂倒闭,技术和设备成了廉价的商品被抛售,完全是白菜价。
不然以圣塔雅的体量,也不敢有心玩蛇吞象的手段。
从欧洲直接拆工厂装船运输到港城,再转货单运至内地完成重建和重装,多了就是带一些技术工程师过来做生产指导罢了。
恐怕收购工厂的成本都没有运输成本高,到了内地就更没有什么成本了,红星厂会负责一切。
只要产品生产出来了,不会落后于主流商品很多,本着近水楼台先得月的优势,再加上制造成本低廉,东南亚真不够他们打的。
所以不要看圣塔雅像是个大傻子一样咔咔咔地往内地送技术送设备的,人家早就算计好了,这一笔合作干下来,如何都不会亏损。
那你觉得没有得到货船贸易补偿的其他外商就会亏损了?
怎么可能呢,技术和生产设备能值多少钱?
如果这些技术和设备在国外处于行业内公开的水平,那还不是低风险投资?
就算处于专利保护中,可内地哪有那个保护体系,只要他们敢运进来,这里就能随便用,随便仿。
唯独要说一下的,还就是小鬼咂送来的技术很先进,是关于电子电器以及汽车生产技术的。
有的时候李学武也不知道是该恨,还是该笑了,他只能说恨在心里,但眼睛要清明,脑子要清醒。
给工程师和负责人讲完,敖雨华已经带着人在等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