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饮食男女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624章 动手了!(第6页)

但比较早的,红星厂委派的另一支考察队伍却早早地回来了。

——

“我只看到了集装箱,具体的安装和调试还要一段时间。”

李学武轻声解释道:“随队回来的工程师介绍,完整度相当高。”

“在那边,他们已经学会了如何操控,如何维修,包括技术原理。”

“咱们能仿造吗?”

李怀德目光灼灼地看着李学武问道:“哪怕是一两年也行啊。”

“恐怕有点困难,这不是技术性难题,而是工业整体的环境。”

李学武解释道:“但可以预见的,数控加工中心运回来了,奉城一机厂的数控车床项目可以加快了。”

“嗯,嗯,我明白了。”

李怀德这个人的缺点很明显,优点同样明显。

他从来不会在自己不了解的领域横加干涉,胡乱指挥。

李学武虽然是管安全,管贸易的,但对于这个项目的了解,绝对是比他多的多。

既然李学武已经强调了,这项技术吃透还需要一段时间,他只能理解。

再一个,李学武当初给他讲的也不是仿造数控加工中心,而是数控机床。

目前红星厂在更新迭代,从人员到制度,从机构到管理。

最核心的还是技术和生产。

技术以引进和自主研发为主,生产主要是以补偿贸易的形式换代。

现在有了奉城一机厂,有了数控加工中心,就等着爆数控机床了。

这玩意只要精度上来了,成批量地生产和装备,红星厂未来将会领先国内机械生产行业一个时代。

现在搞的工业供应链体系,未来将会成为红星厂的养鱼池。

试问有哪个机加工企业能干得过数控加工企业?

这个时候培养出来的机加工市场将会被红星厂的机加工工业收割。

到时候再割一遍机加工企业的韭菜,他们想保住原有的供应链市场,只能购买红星厂的数控机床。

所以工业化变革都是一环套着一环的。

现在供应链是免费的,大门是敞开的,但进了二门就不是免费的了。

掌握了供应链市场,再掌握了机加工市场,红星厂在生产领域的话语权会被牢牢地确定住。

——

“他没跟你说工作组的情况?”

景玉农喝了一口热茶,打量着沙发上坐着的李学武。

将近一周没见,换发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