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3章 中庸之道(第3页)
“着急有什么用啊,”香塔尔一边坐下,一边说道:“再怎么着急,也得坐下来慢慢谈啊。”
“呵呵,香塔尔总裁说的是,”高雅琴坐在了她的对面,微笑着说道:“朋友之间有话慢慢说嘛——”
“我听说您以前是在外经贸系统工作吧?”香塔尔打量了她,说道:“不得不说,你们的组织有着天然的优越性,至少在人力资源上,红星厂永远都不虞缺少优秀的人才。”
“其实家家都有本难念的经,”高雅琴坦然地讲道:“我们是很缺少管理干部和专业技术人才的。”
“不然也不会创建从幼儿园到大学这样系统化的培养人才的机制了。”
“嗯,这一点让我很意外。”
香塔尔点点头,看了刚刚坐下的李学武的方向问道:“红星厂组建的大学有建筑系吗?”
“今年没有,”李学武坦诚地讲道:“受预算和业务需要影响,开学的
中庸之道
她也知道,李学武才是这场谈判中最难攻克的顽石,几乎公认的,所有外商都认为他才是红星厂的对外贸易谈判的第一负责人。
所以,谈判到了这里才进入到白热化,先前那都是开胃菜,小打小闹。
香塔尔当然不能落入李学武给出的谈判节奏,她必须进行反击,以退为进的策略就很好。
“那么,就以此为谈判基础,贵方期望获得什么样的技术合作,才是符合公平合理,互惠双赢这一基本原则的条件呢?”
“您的意思是由我方提出谈判条件?”
李学武眼睛一眯,讲道:“这似乎不符合谈判的程序吧,我要是讲多了,您会不会觉得我是在故意阻碍谈判活动呢?”
香塔尔一见他如此说,心里便是一跳,而后自信地微微后仰,靠坐在了椅子上,看着他表扬。
虚虚实实,李学武讲的不一定是真的,互相试探底线而已,她让出说话的权利,不等于就没话可讲了。
“您应该知道,红星厂已经获得了组建集团工业的资格,”李学武开口讲道:“也就是说,目前我们厂已经没有必要在新的工业领域开疆拓土。”
“反而应该是整顿整理现有的工业生产技术,深耕并且仔细打磨,整合并创造符合集团发展脉络的技术体系。”
他敲了敲桌子,说道:“我们都知道贪多嚼不烂的道理,贵方给不出我们需要的,就代表我们对技术的需要并没有您想象中的那么迫切和急躁。”
“数控技术,除非您能给到我们西欧目前最好的,否则三年以后您再来红星厂参观,我一定让您看到数控机床生产设备集群。”
李学武很是认真和自信地讲道:“包括有色金属冶金工艺,我们既然能够确定矿渣里包含这些工业维生素,就有信心和能力将它们提取出来,只是时间快慢而已。”
“飞机制造、船舶制造、汽车制造等等工业生产领域,在红星厂已经具备完整生产线的同时,我不确定贵方提供的技术能够帮助我们提高多少实际生产力。”
他确定地说道:“反观我们需要付出的代价,一份能够提供给高级合作伙伴的商业合作内容,才是最宝贵的财富,今天的我们必须对十年后的红星厂负责。”
会场内,翻译们都在转译着李学武的话,主要是给红星厂一方的领导和代表们听的。
坐在列席位置上的玛姬·罗曼和周干城保持了应有的沉默和关注。
红星厂和圣塔雅集团的二次深度合作,既是外事层面所关注的重点,也是经济合作领域的试验田。
双方高层都默契地对两个企业的合作保持了应有的克制,主动提供了较为宽松的合作和发展环境。
也就是英国佬没摸着门道,真要是找上来谈判,上面对相关的经济和贸易合作会开放更多的条件。
因为去年11月份的事,毕竟是理亏了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