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2章 被斩的鬼(第5页)
这本书以红星钢铁集团的产生为背景,系统地阐述了新时代工业发展的突破方向。
在时代变革、工业变革的浪潮中,作为工业主体,应该以怎样的思维和思想去建设工业。
如果是22岁的李学武,绝对写不出这本书,因为他没有高屋建瓴的思想,更没有一线实践的经历。
虽然他现在明明是22岁,可李学武有着绝对的历史视野,丰富的管理经验。
所以,上官琪在看到这份手稿的时候,内心的震撼是无以复加的。
机关单位能充分解读上级单位下发文件和指示精神的人都是狠人,绝对是骨干力量。
这样的人哪个单位都不会很多,一般会安排在政策研究室,或者作为秘书在综合办。
说是宝贝疙瘩也不为过。
那要说有能结合实际生产工作,总结和提炼出理论思想的人呢?
几乎没有,或者很少出现。
基层的土壤太过于贫瘠,开不出如此牛哔的花朵。
这样的人才往往存在于掌握系统工业或者具备俯瞰全局的思维和环境。
像是李学武这般,站在说高不高,高不到俯瞰全局,说低不低,低不到一线锻炼经验的位置,能写出如此视角的思想书籍真是见了鬼了。
千万不要小瞧了上官琪,这个时代国内的大学生是天之骄子,留学归来的高材生算什么?
上官琪生长在高知家庭,从小耳濡目染,回国参加工作以后,更是对思想学习有了升华。
这本书她能看得懂没有一点意外,因为如果李学武写出来的书连上官琪都看不懂,那这本书也就失去了存在和出版的意义了。
“先别夸我,看看再说。”
李学武并非是谦虚,这本书的创作要比上一本《保卫人民》写的更费心力。
他对企业管理和思想管理很有经验,也有一定的可借鉴优势,但对工业核心管理有所欠缺。
所以这本书上官琪不是
被斩的鬼
“这本书我先带回去看。”上官琪收好了书稿,看着李学武说道:“等我看完,如果有想法了,我再来跟您请教。”
“随你吧——”李学武知道她是客气,笑着摇了摇头,转移了话题道:“你知道车辆工程研究所那边出事了吗?”
“是实验室爆炸的事吗?”上官琪看了他,解释道:“那天我也在实验室,听见了爆炸声,吓了我一跳。”
她有些不好意思地低下头,“我还以为是化学实验室爆炸了呢——”
这话李学武倒是很理解,因为红星钢铁集团科研院没有核物理工程,所以危害最大的实验室反而是化学实验室,一旦爆炸,影响巨大。
反观车辆工程实验室爆炸,只炸伤了一些实验研究员,连机械设备都没有损坏几台。
可以这么说,在实验室工作的人,心都很大,或者说他们学习和掌握了实验可能发生的危险,以及应对措施,所以不是很害怕。
会用灭火器的人和没学过用灭火器的人,在遇到突发火灾的时候表现都不一样,就是这个道理。
“是坦途项目出了问题。”李学武语气有些沉重地讲道:“坦途柴油发动机在研发过程中试验了新材料,缸体承受不住发生了爆炸。”
“嗯,我听说了一些相关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