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第3页)
两人一唱一和,朱标难掩疑惑。
父皇,这样猜是不行的,要不咱们去看看。
如果诏狱真抓了学识大儒,听听也无妨。
但要是余闲虚张声势,也该早早提醒老四,省得误入歧途啊。
这话说得在理,朱元璋当即同意,与太子起身前往诏狱。
...
诏狱大门前。
参见......
门口守卫正要齐声拜见,朱元璋就让他们不要出声。
朱元璋一路轻车熟路,悄悄的来到了朱棣和余闲隔壁的房间。
周围牢房构造紧密,只要不是大声说话,几乎只能听见细密的声响。
听墙角,非大丈夫所为啊......
朱标回过味来,总觉得一家人偷偷摸摸的,很没必要。
什么叫没必要!你就是读书太多,脑子都迂了。
老四年纪轻轻,没几天功夫就被诓骗认师,这说明什么
这个叫闲余的......
噢,余闲!他心机得多深沉!想必是个老油条了!
朱标完全能理解父皇这么做的原因,无论老四多荒唐,总得先从源头下手。
如果冲上去质问,撬开奸人的嘴,还是有点难度的。
老大啊,爹行走世间,讲究的就是一个洞察人心!
话说到这份上,朱标明白没有回转余地了,只好也凑上前。
...
另一边。
余闲喝了口水,挑眉道:你刚才说,大丈夫应该文能下马镇朝纲,武能上马征三军
朱棣以为对方没听清,又重复一遍:对啊,总不能一样不占吧
然后呢
余闲忽如其来德的反问,打得朱棣猝不及防。
然后,当然是投身朝廷,荡平鞑子,振兴大明,助朱家一族传世千秋万代......
余闲哑然失笑,朱家的二代子弟,还算忠义,不愧是朱元璋的远方表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