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大明:我教朱棣屠龙,老朱人麻了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3章(第2页)

就这

王朝兴衰,与百姓吃穿紧紧相连,任何一朝的覆灭,都与天灾密不可分。

听你侃侃而谈,应该记得‘千里无鸡鸣’的景象吧。

朱棣想到那一幕就揪心,他虽年纪小,但早早随父亲征,见过各个地方的底层。

于是回复道:那是自然。

余闲继续说:

促使前元灭亡的天灾,便是旱灾、蝗灾、大寒接连袭击。

灾害所经之地,庄家无存,田地荒废,更有掘墓食尸者以求活命。

你没感觉,这些年天大寒时日越发早么

百姓吃饱饭穿暖衣,才几年光景,大明可曾有储备,度过可能的天灾

只顾着与鞑子斗,就把真正的敌人给忘了!

听到这里,朱棣也是感慨万分,要是有吃不尽的粮食就好了。

听说南方有些地区的稻谷可一年两熟,甚至是一年三熟。

朱棣希望稻谷长得再大一点,再高一点;最好呢,能在稻谷下乘凉。

到那时候,别说喂饱百姓,行军粮草也不用愁了。

朱棣胸有成竹地说:

学生懂了,想要江山稳固,全凭三样东西。

有粮,有地,有人!

余闲似笑非笑,那是老三样了。

朱棣疑惑地说:还有别的三样

他挺起胸膛,打算开始论一番。

但余闲完全不给机会,直接戳破了中原朝廷变更的弊病。

受制于时代背景,要想让对方看到时代局限,等于要他编造出从未见过、听过、感受过的东西。

好,就算你有粮,有地,有人,能打破天灾的循环

眼光放长远一点,天下英雄如过江之鲫,有这三样的何止朱家。

朱棣诧异的问:还有比鞑子更能霍霍的族民

余闲看对面就像看一个孩子。

连稚子都知道,野草生生不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