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大明:我教朱棣屠龙,老朱人麻了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4章(第3页)

不愧是大户人家的公子,说话就是阔气。

为了个倭国砸大笔钱财,鞑子你还打不打了

朱棣稍加思索,顿时语塞愣住。

海战最大的特点就是烧钱。

远距离作战,必须装备将军炮等火器,且火器射击距离有限。

先生拿我打趣,明知在下才疏学浅,还总绕着圈子说。

现在不能打就直说嘛!等咱以后有钱了再干它!

你啊你,时间不等人。

余闲顿时坐直了。

等这位公子哥成长到能掌兵的程度,那当朝皇帝也将步入晚年,对外政策以怀柔至上。

按照《皇明祖训》记载,倭国将被列为不征之国,哪还有机会远洋作战

算了,不管是鞑子,还是倭国,我有生之年都听不见胜利的凯旋之声。

小朱,你有这份心是好事,出去以后好好做人,可别忘了初衷。

余闲对这个涉世未深的少年人,已经指点到位了。

反正把世间的坑都说完,都不如年轻人亲自走一遭。

等隔壁这黄口小儿出狱后,他受庇护的日子也就到头了。

余闲慨然赴死的语气,在朱棣心中激起酸楚,一股保护欲油然而生。

先生眼界非凡,岂能烂在刑部大牢之中

朱棣暗自笃定,又被余闲的话带回正题。

鞑子死光以后,大明还是要小心天气之变。

水草丰美之地,是游牧族民生活的最佳选择,一旦气候变旱,自会南下袭击。

大明若想保持国运,除了要注意境内天气,更要时刻留心境外。

这些,可不是危言耸听。

朱棣似懂非懂,很有信心的答道:先生不必多言,像这样的事情朝廷自会应对。

听着隔壁那声如洪钟的嗓音,余闲忍不住问了一句:朝廷如何应对

生怕对方思维简单,余闲又叮嘱道:多用脑子行事。

朱棣重重点了点头,娴熟的挥了挥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