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1章 沸腾(第1页)
平安道等地的朝人,原本就因为越界采参和容留逃奴的问题,动辄受到了清虏的百般欺凌与压迫,对清虏充满了憎恨。
先前李朝的君臣与平安道的朝人官员,全都站在清虏那一边,使得他们有苦无处诉,有冤无处申,只能深埋在心底。
现在,大明征东将军杨振率领金海镇的大军一举夺了镇江堡,并且打到了九连城下,烧了叆哈河口的清虏船厂,消息传开,人心激荡。
再加上柳林、黄一皓这样的本地官员与安克诚、崔孝一、车礼亮这样的世家望族,突然站出来举起了反清归明的义旗,鸭绿江东岸朝人积压了多年的怨恨与怒火,一下子喷发了出来。
短短几天之内,他们在本地世家望族的号召下,纷纷拿起简陋的武器,从四面八方的乡野之地,汇聚到安州、定州、义州以及平壤这样的城池之中。
他们公开逮捕并处死了那些效力于清虏的朝奸,同时也剥夺了那些与清虏贸易的商人和朝奸们的财产,队伍得以迅速壮大。
与此相应的是,一直率领船队驻泊在大鹿岛附近,徘徊在洋河口外海的仇震海与严省三两人,也没闲着。
他们于九月二十一日的午后,从率船南下特意经过大鹿岛的袁进船队那里,接到了杨振已经夺得镇江堡的消息,当天下午他们就派了斥候快船赶往庄河堡报信。
杨振对他们有言在先,只要镇江堡那边的战斗一打响,他们就可以在洋河口和英那河北岸发起进攻了。
洋河口的孤山子清虏旗营和炮台,自然是由仇震海和严省三两人共同负责。
而英纳河北岸的东高丽城子山清虏守军,则是由祖克勇的庄河团营马步军和李禄带领的征东军掷弹兵团共同负责。
这是杨振在去往镇江堡之前就做出的安排。
只是镇江堡距离大鹿岛有点远,距离英纳河以南的庄河堡就更远了,所以,发生在九月十八日深夜至九月十九日清晨的镇江堡之役,大鹿岛方面和庄河堡方面并没有在京、清虏宗室三等辅国将军务达海亲自率领的两千余清虏旗营马步披甲,而且还有这段时间以来他从附近各处被毁的庄屯收拢聚集而来的两三千包衣阿哈,总计多达五千人以上。
也不知道是因为务达海没有收到镇江堡方向的消息,还是纯粹因为他骄傲自大,自以为凭借自己的人多势众可以与庄河堡方向的金海镇明军相抗衡,总而言之,他没有选择撤退。
当祖克勇、李禄率领麾下的庄河团营马步军和征东军的掷弹兵团,在清晨的雾气里,突然渡过英那河,出现在东高丽城子山外围的时候,务达海不仅没有选择固守营寨,而且十分嚣张地选择了率军出战。
或许是多年来清虏军队在野外对战明军时无往而不利的传说,给了这个清虏宗室出身的三等辅国将军务达海一种明军不堪一击的错觉吧,让他误以为他麾下一个甲喇的镶蓝旗马甲兵,只消一个冲击,就能将来犯的明军击溃。
所以,当祖克勇和李禄率领各自麾下的大批人马抵达东高丽城子山下,准备利用晨雾对清虏营寨发动强攻的时候,务达海居然放弃了对他自己相对有利的地形地势,率领麾下的马步披甲从位于山坡上的营寨里一冲而下,直朝李禄率领的掷弹兵团方向冲击而来。
务达海以为李禄率领的大批步兵,是明军队伍里的软柿子,同时从英那河以南徒步跑到东高丽城子山下跑了十几里地,一定很累了。
尤其是,眼看天都已经大亮了,这些步兵还是人人打着火把,一看就是没有什么战场经验的样子。
但他不知道的是,征东军第一掷弹兵团下面的三个营,不管是李禄直领的中军营,还是潘喜领的左营、张天宝代领的右营,没有一个是软柿子。
他们的确是一路从英那河那边徒步跋涉过来的,但是十几里的路途而已,还不至于影响接下来的战斗。
至于他们人人都打着火把,那是来到了东高丽城子山的外围,才集体点燃起来的,那是掷弹兵即将发起进攻的标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