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大明新命记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一一八一章 援剿(第1页)

当日中午的接风宴,持续了一个多时辰才结束,中间杨朝进除了拿出吏、兵二部用过印鉴签书的三百道官凭空劄作为金海镇奖励有功将士之用外,还渐渐谈及了接风宴上的主要话题。

那就是调兵南下的事情。

虽然事情还没有最后决定,但是从内阁,到司礼监,再到崇祯皇帝,都已经认定了尽快送关外调兵南下是势在必行的。

既然如此,杨振也就没有反对。

朝廷又给了三百道官凭空劄,可以任由杨振在金海登莱二镇遴选任用武官,总是要换取一些东西的,否则哪会有这样的好事。

所以,杨振在接风的宴席上就“不顾”吕品奇、杨珅两位身在现场的总兵的各种温言反对,直接拍板答应了。

他不答应也不行,因为他也不希望关内形势再这么持续恶化下去了。

原本他以为这一世有了他,关内形势就算不回避上一世更好,但起码不应该更差。

至少有了他在辽东半岛的作为,清虏八旗军队已经有三年左右的时间没能绕道辽西以西破边墙而入了。

但是没想到,形势还是一步一步发展了如今这个局面。

而目前这个局面,实在难说比上一世强到了哪里。

孙传庭是提前复出了,但他并没有做出改变,而今也竟然还没有得到崇祯皇帝的充分信任。

按上一世的走向,侯恂这个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的清流文官应该已经被罢免掉督师的位置了,关内督师和总制秦、晋、鲁、豫、江淮、湖广甚至巴蜀等地兵马的位置,该给孙传庭了。

但这一世却还没有,侯恂不仅没被罢官,居然还更进一步高升了。

这让杨振隐隐觉得不安。

虽然已经有了方氏父子的参与,有了登莱援剿先遣军的扩充,但杨振还是担心关内形势崩盘得太快。

对他来说,就是最终仍旧难以避免要崩盘,那也要维持到他灭了清虏以后才行啊!

至于增派谁去,他还没想好,但增派人马过去,却是必须得做了。

当然,杨振也从杨朝进、沈迅二人口中,了解到了朝廷要从辽西抽调的人马和派系。

洪承畴的蓟辽督师府序列,被抽调得最狠,被调回了两支人马。

其一,是前番突袭喀拉沁诸部时立下大功的蓟镇总兵白广恩,这一次被朝廷正式授予了“平羌将军”的将军印,由无将军印的蓟镇,改任为镇守甘肃总兵官。

由无将军印的蓟镇总兵,转为配平羌将军印的甘肃总镇了。

一个招安的流贼,混到这一步,属实相当不容易了。

加上其本人,又是陕西三边地区出身的人,想必其本人也会欣然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