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章 案首(第1页)
案首
严山虽然看了徐青的文章一脸失魂落魄,但旁边的吴知县却是松了一口气。有严山这样的名宦之后,且本次县试中水平一流的人,来说出徐青当中案首的话,远比他这个县尊当场钦点更有说服力。
“严山这小子是有格局的人,年纪轻轻,又做得一手好文章,将来前途不可限量。至于徐青,此子真有意科举,谁能拦得住他?我这个顺水人情,算是赚大发了!”
文章水平高低,那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但文章里,透出的灵性和世事的通达洞悉,无疑,徐青在严山之上。
年轻人能提早懂得人情世故,且不缺才华,只要不太倒霉,注定要飞很高的。
县试除了案首之外,其实没有其他排名的。
吴知县顺势定下徐青“案首”之名,并让书吏将徐青的县试文章誊写在县学外,供人观瞻。
这稍微润色一番,等徐青将来成名,自然又是一段佳话,说不定搞个“吴门进学”的成语出来。
徐青耳聪目明,自然听到县学动静。
他稍微放慢脚步,享受难得的悠闲,而且想看赵豹等人是不是死心了。反正县试正场,他是过了,直接等
案首
严山忙不迭相送。
…
…
路上,徐青被冷风一吹,酒醒了不少,缓缓开口:“事情怎么样了?”
“都招了,正是赵豹买凶来找公子麻烦。不过那个乞丐和流民,因为没真的动手,按律是没法重判的,不过怎么判,终归还是看公子的意思。”
“都是身不由己的可怜人而已,罪魁祸首是赵豹,将此人收拾掉就行。”他要做事,既要手段狠,也得有读书人爱民之心、仁义之风,如此才能得人心。
而且在古代故事里,不乏有大人物故意放过刺杀自己的刺客,来宣示自己的气度,引来更多人的投效。
仁义不是说出来的,是做出来的。
徐青主动放过两个小人物,完全可以趁着县试案首的热度,宣扬一波出去。
这是给府试造势。
既是案首,又是本县颇有仁义之风的名人,后面万一府试有人想要从中作梗,知府也是不会答应的。
其实说白了,就是扩大自己的影响力。
影响力这玩意,看不见,摸不着,却实实在在。